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国外名校名著:环境监测基础

国外名校名著:环境监测基础

国外名校名著:环境监测基础

定 价:¥29.00

作 者: (英)里夫 著,张勇 译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国外名校名著
标 签: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22060518 出版时间: 2009-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5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监测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简要介绍了用于学习环境科学及环境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阐述了在制订监测方案时,必须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再富集及其最终的归趋;简要介绍了采样、分析检测、如何选择实验室内或现场分析方法及相关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内容;重点讨论了水质主成分分析及水中痕量污染物的监测;针对实际应用,着重阐述了土壤、固体及固体污染物萃取及其后续分析技术,并且特别关注了倾废和前工业用地再利用问题;在关注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室内、外大气和烟道气中气相成分的分析、监测;讨论、评述了超痕量污染物分析、监测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本书可作为环境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从业人员的教材或参考书,特别是双语教学的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暂缺《国外名校名著:环境监测基础》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 简介
 1.1 环境
 1.2 人们关注环境的原因
  1.2.1 当今世界
  1.2.2 过去和现在的罪行
 1.3 污染
 1.4 化学分析的必要性
 总结
第2章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及其分析方法
 2.1 简介
 2.2 源、扩散、再聚集和降解
 2.3 中性有机化合物的迁移和再富集
  2.3.1 生物富集
  2.3.2 在沉积物中的聚集
  2.3.3 生物放大作用
  2.3.4 降解
 2.4 金属离子的迁移和富集
  2.4.1 增溶效应
  2.4.2 在沉积物中的沉积
  2.4.3 生物体的吸收
 2.5 什么是安全水平?
 2.6 采样与样品的复杂性
  2.6.1 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2.6.2 样品保存
  2.6.3 关键路线和关键组
 2.7 分析的一般方法
 2.8 实验室或现场分析的选择
 2.9 质量保证
  2.9.1 寻找合适的方法
  2.9.2 实验室标准
 总结
第3章 水质主成分分析
 3.1 简介
 3.2 采样
 3.3 水质的测定
  3.3.1 固体悬浮物(SS)
  3.3.2 溶解氧(DO)和需氧量(OD)
  3.3.3 总有机碳(TOC)
  3.3.4 pH值、酸度、碱度
  3.3.5 水的硬度
  3.3.6 电导率
 3.4 普通离子的分析方法
  3.4.1 紫外可见光谱法
  3.4.2 发射光谱(火焰光度计)
  3.4.3 离子色谱
  3.4.4 其他技术的应用举例
 总结
第4章 水分析痕量污染物
 4.1 简介
 4.2 有机痕量污染物
  4.2.1 样品保存的基本原则及其后续分析
  4.2.2 用于色谱分析的萃取技术
  4.2.3 气相色谱
  4.2.4 液相色谱
  4.2.5 免疫测定
  4.2.6 光谱分析
 4.3 金属离子
  4.3.1 用于分析金属离子的样品存储
  4.3.2 预处理
  4.3.3 原子光谱
  4.3.4 可见光谱
  4.3.5 阳极溶出伏安法
  4.3.6 液相色谱
  4.3.7 金属的形态:各种技术的比较
 总结
第5章 土壤、固体废弃物分析
 5.1 引言
  5.1.1 动物和植物样本
  5.1.2 土壤和受污染的土地
  5.1.3 垃圾和垃圾填埋场
  5.1.4 沉积物和污泥
  5.1.5 大气颗粒物
 5.2 固体分析领域的一些共性问题
  5.2.1 采样
  5.2.2 预处理
  5.2.3 分析物的萃取
  5.2.4 样品的净化
  5.2.5 分析测定
  5.2.6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5.3 生物样品分析时的特殊考虑
  5.3.1 植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5.3.2 预处理
  5.3.3 有机污染物的萃取技术
  5.3.4 痕量金属的灰化和溶解技术
  5.3.5 动物组织的分析
 5.4 土壤分析应考虑的特殊问题
  5.4.1 采样和保存
  5.4.2 预处理
  5.4.3 有机污染物的萃取
  5.4.4 可利用离子的萃取
  5.4.5 土壤中总金属浓度测定时的消化技术
  5.4.6 pH的测定
 5.5 分析被污染土壤时的特殊考虑
  5.5.1 污染土壤的调查步骤
  5.5.2 采样、样品保存和预处理
 5.6 垃圾和填埋处理分析时需考虑的特殊问题
  5.6.1 垃圾的种类和处理
  5.6.2 采样和样品保存
  5.6.3 固体及高固体含量的液体的前处理
  5.6.4 渗沥液的分析
  5.6.5 释放气体的分析
 5.7 分析沉积物和污泥时需考虑的特殊问题
  5.7.1 样品采集与保存
  5.7.2 预处理
  5.7.3 有机污染物的萃取技术
  5.7.4 痕量金属的溶解技术
  5.7.5 下水道污泥分析
 5.8 新的萃取和溶解技术
  5.8.1 自动索氏萃取
  5.8.2 加速溶剂萃取
  5.8.3 微波消解和微波辅助萃取
  5.8.4 超声
  5.8.5 超临界流体萃取
  5.8.6 技术比较
  总结
第6章 大气分析——气相分析
 6.1 简介
  6.1.1 注意所使用的单位
 6.2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6.2.1 吸收序列
  6.2.2 固体吸附
  6.2.3 扩散(或掌上)管
 6.3 瞬时浓度的测定
  6.3.1 直读仪器
  6.3.2 气体检测管
  6.3.3 气相色谱和质谱
  6.3.4 监测网和实时监测
  6.3.5 远程遥感和其他的先进技术
 总结
第7章 大气分析——颗粒物
 7.1 前言
 7.2 采样方法
  7.2.1 大体积采样器
  7.2.2 个人采样器
  7.2.3 阶式撞击采样器
  7.2.4 针对有机化合物所需的进一步考虑
  7.2.5 从流动相气流中采集颗粒物
  7.2.6 PM10采样
  7.2.7 酸性沉降物采样
 7.3 涉及样品分解的分析方法
  7.3.1 金属
  7.3.2 有机化合物
 7.4 固体的直接分析
  7.4.1 X射线荧光法
  7.4.2 X射线发射
  7.4.3 中子活化分析
  7.4.4 红外光谱法
  7.4.5 用于石棉分析的方法
 总结
第8章 超痕量分析
 8.1 介绍
  8.1.1 所关注的化合物
 8.2 分析方法
  8.2.1 一般步骤
  8.2.2 影响检测灵敏度的因素
  8.2.3 质谱检测
  8.2.4 定量分析
  8.2.5 质量控制
 8.3 典型的分析过程
  8.3.1 预处理
  8.3.2 气相色谱
 总结
自测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专业词汇
测量单位和物理常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