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岩土塑性力学

岩土塑性力学

岩土塑性力学

定 价:¥69.00

作 者: 郑颖人,孔亮 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基础工程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2116683 出版时间: 2010-05-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30 字数:  

内容简介

  《岩土塑性力学》是一本比较系统和实用的岩土塑性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理论著作,也是一本具有较多原创性论著的学术著作。《岩土塑性力学》以系统阐述岩土塑性基本理论、岩土类材料实用建模方法与极限分析方法为目的,并适用于作为研究生教材与参考书。因而要求既能提供反映岩土类摩擦材料力学特征与变形机制的塑性理论,而区别于经典塑性理论;又能较系统、简明地阐明岩土塑性力学原理。读者对象为土建类建筑结构专业及岩土工程设计科研人员。

作者简介

  郑颖人,男,浙江镇海人,1933年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岩土工程专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现为后勤工程学院军事建筑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空军工程技术顾问,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及防护工程分会顾问,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科协副主席等多种学术职务。先后在军事地下工程、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围岩力学、岩土塑性力学、岩土极限分析方法、区域性土等理论研究与应用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论文四百余篇,其中“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土坡与岩坡中的应用”人选“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出版专著9部,其中《岩土塑性力学基础》获水利部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主编国标、国军标5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名。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军队、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9项,全国科学大会奖与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各1项。先后获总后勤部“一代名师”,“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杰出贡献英模”等荣誉称号。孔亮,男,云南景东人,1969年出生,分别于1991年7月、1999年7月、2003年1月在西北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后勤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工程学院作博士后研究。曾在宁夏大学工作,现为青岛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师从郑颖人院士,多年来一直从事岩土力学、岩土本构模型与岩土工程数值计算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博士论文《复杂应力状态下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评为2004年全军优秀博士论文。入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获“宁夏十大杰出青年”与“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篇获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与教育部重点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项。兼任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黄土专业委员会委员。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1 岩土塑性力学的发展史与研究方向
1.2 金属和岩土材料的试验结果
1.3 岩土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及其特点
第二章 应力与应变
2.1 一点的应力状态
2.2 应力张量分解及其不变量
2.3 八面体应力、广义剪应力与纯剪应力
2.4 应力空间与丌平面上的应力分量
2.5 洛德(Lode)参数与洛德角
2.6 各剪应力与最大主剪应力的比较
2.7 孔隙应力、有效应力与总应力
2.8 应力路径
2.9 一点的应变状态
2.10 应变空间与应变玎平面
2.11 各种剪应变间的关系
2.12 应变路径
2.13 应变率、应变增量与应力增量
2.14 有限变形
第三章 岩土弹性力学与弹性变形能
3.1 弹塑性力学基本方程
3.2 岩土摩擦体弹性力学
3.3 岩土材料的弹性剪切应变能
第四章 屈服条件与破坏条件
4.1 屈服条件与屈服面,破坏条件与破坏面
4.2 金属材料的屈服条件
4.3 岩土材料的屈服条件
4.4 偏平面上屈服条件的形状函数
4.5 层状弱面体屈服条件与破坏条件
4.6 各向异性的屈服条件
第五章 塑性位势理论
5.1 德鲁克塑性公设
5.2 伊留辛塑性公设
5.3 传统塑性位势理论
5.4 传统塑性位势理论剖析
5.5 不计应力主轴旋转的广义塑性位势理论
5.6 广义塑性力学的基本特征
5.7 考虑弹塑性耦合的正交流动法则
第六章 加载条件与硬化规律
6.1 加载条件概述
6.2 硬化模型
6.3 岩土材料的加载条件
6.4 硬化定律的一般形式
6.5 硬化定律
6.6 广义塑性力学中的硬化规律
6.7 用试验拟合确定加载函数的方法
第七章 弹塑性本构关系
7.1 广义虎克定律
7.2 各向异性弹性应力一应变关系
7.3 无静水压力影响的理想塑性材料的本构关系
7.4 与广义米赛斯条件相关联流动法则
7.5 传统塑性力学中的一般应力一应变关系
7.6 理想塑性条件下几种屈服条件的增量本构关系
7.7 广义塑性力学中弹塑性应力一应变关系
7.8 弹塑性耦合的应力一应变关系
7.9 平面情况下层状材料的本构关系
第八章 加卸载准则
8.1 传统塑性力学中基于屈服面的加卸载准则
8.2 广义塑性力学中基于屈服面的加卸载准则
8.3 基于加卸载定义的加卸载准则
8.4 考虑土体压缩剪胀的综合型加卸载准则
第九章 应变空间中表述的弹塑性理论
9.1 应变表述的屈服条件和破坏条件
9.2 应变空间中的硬化定律
9.3 应变空间中的塑性位势理论与流动法则
9.4 应变空间中表述的应力一应变关系
第十章 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广义塑性力学
10.1 应力增量的分解
10.2 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广义塑性位势理论
10.3 岩土塑性应力-应变关系中的完全应力增量表述
10.4 旋转应力增量引起的塑性变形
10.5 考虑应力主轴旋转时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10.6 算例
第十一章 岩土非线性弹性模型
11.1 非线性弹性模型的三种类型
11.2 全量理论
11.3 Duncan-Chang模型
11.4 Domaschuk-Valliappan模型
11.5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非线性模型
第十二章 岩土弹塑性静力模型
12.1 概述
12.2 剑桥模型及其发展
12.3 Lade弹塑性模型
12.4 Desai系列模型
12.5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弹塑性模型
12.6 基于广义塑性力学的后勤工程学院弹塑性模型
12.7 各向异性弹塑性模型
第十三章 土的动力模型
13.1 土动应力-应变关系特点
13.2 等价黏弹性模型
13.3 土体循环塑性模型及其评述
13.4 基于广义塑性力学的土体次加载面循环塑性模型
第十四章 平面应变极限分析理论
14.1 经典塑性理想刚塑性平面应变问题的极限分析理论
14.2 广义塑性力学中理想塑性平面应变问题的极限分析理论
14.3 极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第十五章 经典塑性平面应变问题应力场的滑移线解答
15.1 应力滑移线与极限平衡微分方程
15.2 应力滑移线场及其性质
15.3 速度滑移场及其性质
15.4 边界条件
15.5 应力间断线与速度间断线
15.6 刚模压入极限荷载解
第十六章 广义塑性平面应变问题应力场的滑移线解答
16.1 平面应变问题应力场的滑移线解答
16.2 应力特征线迹线方程的求解及应力特征线方程的两种形式
16.3 平面应变问题的速度滑移线场
16.4 岩土材料滑移线的性质
16.5 岩土材料应力间断线与速度间断线
16.6 基于广义塑性理论半平面无限体极限荷载的Prandtl解
第十七章 经典塑性中的极限分析定理
17.1 概述
17.2 虚功率原理
17.3 极限分析定理——上限定理与下限定理
17.4 刚性平底冲模问题的上、下限解
第十八章 经典塑性与广义塑性中极限分析的上限法
18.1 概述
18.2 极限分析的上限法功能耗散率
18.3 上限法在工程中的简单算例
18.4 极限分析上限法解的分析
第十九章 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及其应用
19.1 前言
19.2 有限元极限分析法的原理
19.3 基本理论
19.4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均质边(滑)坡中应用
19.5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岩质边坡中的应用
19.6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三维边坡中的应用
19.7 边(滑)坡抗滑桩的设计
19.8 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19.9 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在地基工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A广义塑性势公式的数学力学基础
B应力主轴旋转时应力增量的分解
C广义塑性力学的应用范围
D广义塑性梯度理论简介
名词索引
外国作者中译名
著者简介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