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定 价:¥27.00

作 者: 解彦刚,何晓春 主编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标 签: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22084590 出版时间: 2010-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字数:  

内容简介

  全书共8章,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重点介绍了大气、水、噪声、土壤等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和评价方法,同时将清洁生产、公众参与作为单独章节,强调了清洁生产、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环境影响评价》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法重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为了便于教学,编排了适量的例题和案例。《环境影响评价》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本科、专科环境类专业学生的课外自学辅导书以及环境评价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暂缺《环境影响评价》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环境及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系统及环境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过程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一、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一、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
二、评价单位的管理
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的审查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
五、项目设计单位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六、建设单位的环境影响管理
七、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
八、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中其他有关法律规定
九、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程序
第五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一、环境标准体系
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思考题
第二章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污染源调查评价与实例
一、污染源与污染物
二、污染源调查内容
三、污染源调查方法
四、污染源评价
第二节 环境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原则与方法
二、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第三节 大气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程序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三、污染气象调查
第四节 地表水环境调查与评价
一、地表水环境评价的工作程序
二、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三、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
第五节 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
一、环境噪声及其分类
二、环境噪声现状调查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六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土壤环境及土壤环境容量
二、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
三、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思考题
第三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技术
第一节 工程分析
一、工程分析的原则
二、工程分析的内容
三、评价时段的划分
四、工程分析的方法
第二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
四、大气扩散模式
第三节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评价等级的划分
二、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
三、常用水质模型
第四节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评价等级的划分及评价要求
二、评价范围及预测点布设
三、噪声预测方法
第五节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二、土壤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三、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第六节 环境风险评价
一、环境风险评价概述
二、风险评价标准
三、评价内容和程序
四、源项分析
五、风险源强估算与影响预测
六、减少危害的措施与应急计划
思考题
第四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概述
一、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及特点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及意义
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第二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第三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思想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第五节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一、区域环境背景调查及生态特征分析
二、污染源调查和效益评价
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六节 环境质量预测
一、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二、环境预测方法
三、环境预测程序
四、环境预测
五、大气污染预测
六、水环境污染预测
第七节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
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
三、环境制约因素分析和环境战略对策措施
四、环境管理的作用
第八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篇章的编写内容
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思考题
第五章 公众参与
第一节 概述
一、世界各国与国际社会公众参与概况
二、中国的公众参与概况
第二节 公众参与的目的意义
一、公众参与的定义
二、公众参与的目的
三、公众参与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节 公众参与活动
一、公众参与的类型
二、公众参与的方式
三、公众参与的程序
第四节 公众参与管理
一、公众分类
二、公众参与活动公众的选取
思考题
第六章 总量控制
第一节 总量控制的目的
一、总量控制的发展背景
二、总量控制的指导思想
三、总量控制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总量控制的类型
一、管理目标总量控制
二、容量总量控制
第三节 总量控制要点分析
一、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分析
二、环境质量达标分析
三、满足总量控制指标的分析
四、建设项目先进水平的分析
五、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
思考题
第七章 清洁生产评价
第一节 清洁生产概述
一、清洁生产的发展概况
二、清洁生产的定义与内容
第二节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清洁生产评价方法
一、评价等级
二、评价方法
第四节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评价的编写要求
一、编写要求
二、编写内容
三、注意事项
思考题
第八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制
第一节 编制单位和人员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写原则
第三节 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编制
第四节 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
第五节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一、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制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附录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附录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摘录)
附录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摘录)
附录4 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摘录)
附录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95)(摘录)
附录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摘录)
附录7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摘录)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