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古代史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

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

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

定 价:¥18000.00

作 者: 中国·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大东文化研究院 合编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明清史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9080896 出版时间: 2011-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2848 字数:  

内容简介

  中韩交往忠实记录 汉字文化历史样相国际合作学术成果 域外汉籍珍本丛书2010年5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的《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二十五册),该套丛书是中国周边国家所藏汉文历史文献资料在中国国内的首次大规模、原创性的出版,为学界提供了经由“异域之眼”观察中国的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出版至今广受海内外各方好评。开展“从周边看中国”的研究,即发掘和利用中国周边国家所留存的文献资料,借助“他者”眼光考察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正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认可,而作为这一研究方向的重要支撑,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出版至为关键。因此,本着坚持学术、服务学术的一贯宗旨,在越南燕行文献成功出版时隔一年之后,复旦大学出版社又再次推出了这一套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合编的《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套装共30册)》。韩国汉文燕行文献,是指历史上朝鲜王朝的使节往来中国明清两朝而留下的有关中国的文字记载。这些文献因形成时代的不同,分别以“朝天录”(明代)或“燕行录”(清代)为题,而学界一般习惯将其统称为“燕行录”。它们几乎都用汉字书写,时间跨度从明初一直到清末,目前留存的文献数量大约有五百余种,其篇幅从数千字到数十万字不等;其作者群体构成广泛,既有朝鲜使团的正式使节如正使、副使、书状官,也有随行人员如子弟军官、通事(翻译)等。其记载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有对中国山川风貌的描写、风土民俗的记述,有对中国时事政治、经济、文化动态的记录,还有朝鲜人与中国士人的交流笔谈、诗文酬唱等等,总的来说这些都是与中国历史文化直接相关的资料,而且由于作者外来者的身份,其观察和记录往往比中国本土同时期的记载更为细致,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在韩国国内,将燕行文献视作国家重要的历史遗产,历来十分重视其整理出版。截至目前,已经出版的燕行文献主要有《燕行录选集》(两册)、《燕行录全集》(一百册)、《燕行录选集补遗》(三册)、《燕行录全集日本所藏编》(三册)等,几乎涵盖了现有的燕行文献。不仅如此,新的燕行文献的发掘和整理工作,还在不断延续。应该说,燕行文献的出版在韩国已经相当发达,但是对于这样一批对中国历史研究意义重大的文献材料,以往在中国国内却鲜见流传,更谈不上规模化的出版。许多早期研究燕行文献的中国学者,无一不是在韩国如获至宝后开始自己的研究,而直到今天,由于国内收藏有限,不少学者仍需假道国外,辗转利用,多有不便。目前,在学界和出版界的共同推动下,在中国国内系统性地出版韩国燕行文献的工作已经被提上日程,而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这一套《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套装共30册)》的出版,可算是一个开创性的标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套文献的出版,并非对韩国已出版燕行文献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精挑细选、注重研究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次出版活动,更是中韩双方学界开展国际合作的一项重要的学术成果。《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套装共30册)》的编撰出版,是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的一个学术合作项目,文史研究院与东亚学术院都是以东亚(亚洲)研究为旨趣的学术机构,双方因共同的关注走到一起,于2008年签署了全面学术合作协议,而在中国出版《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为中国学者提供研究材料的便利,成为双方合作框架下的第一项具体举措。整套丛书的编撰工作历时近三年,期间双方开展了频繁的双边交流,还专门召开了三次编撰讨论会,正是在中韩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才有了今天这一重要学术成果的问世。《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套装共30册)》全书共收录韩国汉文燕行文献三十三种,在文献的选取上,中韩双方的学者进行了反复的磋商,既考虑文献的代表性和史料性,更注重文献对中国历史研究的实际价值。就成书年代而言,选本最早为十五世纪末(明成化年间)的《飘海录》(崔溥),最晚为十九世纪末(清光绪年间)的《领选日记》(金允植),其中成书于明代的十二种,成书于清代的二十一种,既考虑明清两朝时段上的覆盖性,又考虑年代分布上的均衡性;就文献形式而言,选取的绝大多数为文字性材料,体裁主要为日记体,个别为诗歌体,同时也选取少量珍贵的图像性的材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朝天记地图》(郑斗源);而就具体篇目而言,一方面,既选取中国学者本已熟知的文献,如《飘海录》、《热河日记》(朴趾源)等;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选取以往中国学界关注不多但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献。这套文献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主要体现在为每一种燕行文献所撰写的解题上。对于所选取的每一种文献,首先由韩国方面邀请本国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韩文解题,就文献版本、作者生平、出使背景以及记载内容等做概要性的阐述;然后,由复旦大学方面负责翻译成中文,并组织中国学者对解题进行补充修订,其核心的工作是添加关于该文献对于中国历史研究的参考价值的评述。如此一来,最后完成的解题是在综合了中韩双方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的精确介绍和恰当评价,从而为文献的阅读者和利用者提供一个基本的知识背景。而解题撰写的过程本身,也是中韩两国学者间开展学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除了解题之外,全书末尾还附录了明清两代朝鲜王朝遣使中国一览表,这个数据表通过整理《朝鲜王朝实录》和《同文汇考》等文献而编成,亦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此外,《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套装共30册)》的出版方式是首先对原始文献进行高分辨率的影像采集,再进行影印出版。在韩国方面的大力帮助下,所收集到的提供拍摄的原始文献,绝大多数都是目前韩国国内所能找到的品相最好的版本,而这些影像的出版,也得到了相关图书收藏机构的版权授权。而这样一种出版方式,就和直接影印韩国已出版的燕行文献集的方式有了本质的区别,它更直观地展现了文献的原始面貌,从而也使得整套丛书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性和较高的收藏价值。正因为这套丛书具备珍贵的文献价值、重要的史料价值、极高的学术价值,所以在它编撰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和关注,它相继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并作为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的科研项目得到扶持。我们还看到,不少关注燕行文献的研究者,通过网络论坛、微博等途径,表达自己对文献出版的期许,并称此举有“造福学界”之利。如今这一套丛书终于得以出版发行,衷心希望这一合中韩双方之力的学术结晶,能够为中国学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为历史研究开拓更为广阔的视野,为中韩文化交流续写崭新的篇章。

作者简介

暂缺《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总目录
卷 首
序一 〔中〕葛兆光
序二 〔韩〕辛承云
凡例
第一册
锦南先生漂海录 崔 溥 撰
第二册
朝天录  郑士龙 撰
朝天日记  赵 宪 撰
第三册
荷谷先生朝天记  许 篈 撰
第四册
朝天录  尹根寿 撰
赴京日录  郑昆寿 撰
戊戌朝天录  李廷龟 撰
甲辰朝天录  李廷龟 撰
丙辰朝天录  李廷龟 撰
庚申朝天录  李廷龟 撰
庚申朝天纪事  李廷龟 撰
庚申燕行录  李廷龟 撰
第五册
朝天日录  崔 晛 撰
第六册
朝天录  李民宬 撰
第七册
槎行录  全 湜 撰
朝天记地图  郑斗源 撰
朝京日录  金 堉 撰
第八册
燕途纪行  麟坪大君李   撰
老峰燕行录  闵鼎重 撰
第九册
老稼斋燕行日记(一)  金昌业 撰
笫十册
老稼斋燕行日记(二)  金昌业 撰
第十一册
燕行录  闵镇远 撰
庚子燕行杂识  李宜显 撰
第十二册
一庵燕记(一)  李器之 撰
第十三册
一庵燕记(二)  李器之 撰
寒圃斋使行日记  李健命 撰
第十四册
桑蓬录(一)  姜浩溥 撰
第十五册
桑蓬录(二)  姜浩溥 撰
第十六册
北辕录(一)  李商凤 撰
第十七册
北辕录(二)  李商凤 撰
第十八册
湛轩燕记(一)  洪大容 撰
第十九册
湛轩燕记(二)  洪大容 撰
第二十册
燕行记事  李   撰
第二十一册
入燕记  李德懋 撰 随槎录  卢以渐 撰
第二十二册
热河日记(一)  朴趾源 撰
第二十三册
热河日记(二)  朴趾源 撰
第二十四册
热河纪游  徐浩修 撰
第二十五册
燕行录  白景炫 撰
燕台再游录  柳得恭 撰
第二十六册
蓟山纪程  李海应 撰
第二十七册
燕蓟纪程  朴思浩 撰
第二十八册
燕辕直指(一)  金景善 撰
第二十九册
燕辕直指(二)  金景善 撰
第三十册
领选日记  金允植 撰
朝鲜王朝遣使中国一览表
朝中历史纪年表(1392—1910)
书名及作者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