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风俗习惯茶叶的流动:闽北山区的物质、空间与历史叙事(1644-1949)

茶叶的流动:闽北山区的物质、空间与历史叙事(1644-1949)

茶叶的流动:闽北山区的物质、空间与历史叙事(1644-1949)

定 价:¥50.00

作 者: 肖坤冰 著,彭兆荣 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化 饮食/茶酒文化 中国文化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1229125 出版时间: 2013-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字数:  

内容简介

  17世纪以来,最早由我国福建省武夷山流入西方世界的茶叶,成为导致近代中西冲突与社会变革的关键性物质之一。在近代闽北山区以茶叶产销为中心的区域社会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包含着两股文明之流的逆向流动:一方面是中国茶叶向西方世界的传播,尤其是武夷红茶在英国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在原产地崇安县,英国人对正山小种的热捧,调整和重塑了闽北山区的空间结构及当地人的文化图式;另一方面,来自西方的“民族~国家”体制,作为一种“文明”产物对帝制中国造成了巨大冲击。民国时期,国家政权建设逐步在闽北乡村社会中展开。当地的各种势力在对茶利、茶捐、茶权的反复商榷和调适中,都充分运用“民族一国家”的话语,在体制内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因此这也是一个现代国家体制在地方社会逐步建构的过程。《茶叶的流动:闽北山区的物质、空间与历史叙事(1644-1949)》通过对明朝以降闽北山区茶叶贸易网络的追踪,展现了区域社会在受到本地的历史叙事、海外市场对武夷茶“意义”的重塑、社区中的仪式传统、王朝国家行政力量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发展过程。

作者简介

  肖坤冰,四川资阳人,毕业于厦门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社会史、物质文化研究、旅游人类学等。曾在《民族研究》《民俗研究》《世界民族》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著有《人行草木间:贵州久安古茶树历史人类学考察》。

图书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节 相关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武夷茶的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分析架构

第一章 闽北山区的地理生态与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地理生态与环境
第二节 闽北的水系网络
第三节 想象与现实:神话与地方志中的武夷山

第二章 正与外:闽北山区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 正岩/外山:武夷岩茶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 正山/外山:正山小种红茶的空间结构
第三节 “香”的世界与武夷山人的文化图式
第四节 小结:何之谓“正”

第三章 一种新的意义的获得:域外的武夷茶
第一节 武夷茶在俄罗斯:一种新的本真性的获得过程
第二节 武夷茶在英国:从正山小种到Lapsang Souchong
第三节 事件与结构:顶级“正山”之“金骏眉”
第四节 小结:茶叶的传记与文化范畴的再生产

第四章 岩茶产制中的“技”与“术”
第一节 书写历史与口述历史:武夷岩茶(乌龙茶)
制作技术之发明
第二节 采茶前的仪式:喊山
第三节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序(初制)
第四节 社区中的仪式与传统
第五节 小结:对传统手工“技术”的反思

第五章 茶产之争与地方社会变迁
第一节 追根溯源:武夷山中的茶僧、茶商与茶工
第二节 “茶禁碑”:晚清闽北乡村社会中的“经纪”治理
第三节 寺产与公产之争
第四节 小结:国家政权在乡村社会的建构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