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理论与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研究

定 价:¥58.00

作 者: 牛苏林 著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哲学/宗教 宗教理论与概况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546912 出版时间: 2013-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字数:  

内容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研究》由牛苏林著,主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宗教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型过程中的宗教思想、唯物史观的确立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诞生、《德国农民战争》与宗教问题、马克思对宗教问题的进一步阐述等。

作者简介

  牛苏林男,1958年12月生,福建省漳浦县人。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河南省管专家,兼任河南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河南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民盟中央兼职研究员。长期从事哲学、宗教学、社会学研究,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著作《不朽思想的历程》、《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理解》、《河南:走向现代化》、《构建和谐中原》、《河南社会发展与变迁》等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   第一节  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产生的深巨影响     无产阶级意识的客观要求     近代科学发展的深刻启示   第二节  理论渊源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无神论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无神论思想     从自然神论到泛神论     18世纪法国无神论   第三节  德国的宗教批判运动     德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     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运动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宗教思想   第一节  马克思早期宗教思想     父亲的影响     中学撰文     参加青年黑格尔派     博士论文   第二节  恩格斯早期宗教思想     世界观上的最初冲突     《乌培河谷来信》     信仰问题的困扰     走向无神论     批判天启哲学家谢林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型过程中的宗教思想   第一节  《论宗教和艺术》     从《末日的宣告》到《论宗教和艺术》     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对拜物教问题的初步阐述     在宗教本质问题上与费尔巴哈的分歧   第二节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宗教观     结合社会政治状况分析宗教     批判海尔梅斯主义     唯物主义宗教观的最初萌芽   第三节  青年马克思论犹太教的秘密     德国的犹太人问题和鲍威尔的主要论点     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人权     宗教桎梏与世俗桎梏     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     摆脱宗教桎梏的正确道路   第四节  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宗教观的转变     经济事实是历史的决定力量     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宗教观的评价     对卡莱尔泛神论的批判 第四章  唯物史观的确立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诞生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史上崭新的里程碑之作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根源     宗教的社会作用     克服宗教桎梏的物质武器和精神武器   第二节  马克思论宗教异化     马克思以前的宗教异化概念     劳动异化与宗教异化     异化的扬弃——无神论与共产主义   第三节  把神学问题还原为世俗问题     历史的发源地     对英法唯物主义宗教思想的评价     论唯灵论与宗教道德的批判   第四节  新世界观的天才大纲     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根本缺陷     宗教的本质与人的本质     宗教感情是社会的产物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公开问世     宗教是社会存在虚幻的反映     宗教的意识形态特征     宗教的产生与演变     批判克利盖的“宗教共产主义”论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诞生的纲领性文献 第五章  《德国农民战争》与宗教问题   第一节  宗教改革前夕德国社会的阶级构成     论僧侣     德国宗教改革的主体——市民阶级和平民反对派     神学异端和异教运动   第二节  马丁·路德与德国的宗教改革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轫者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从改革派转向保守派   第三节  恩格斯论托马斯·闵采尔     从投身宗教改革到参加农民战争     闵采尔的宗教观     闵采尔的政治理论   第四节  论近代无产阶级运动与禁欲主义   第五节  德国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六章  马克思对宗教问题的进一步阐述   第一节  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宗教掌握世界的内涵     宗教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及其作用   第二节  马克思论神话     马克思以前的神话思想     马克思研究古代神话的三个时期     神话的历史根源和社会特质     神话与艺术的关系   第三节  《资本论》与宗教问题     宗教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     对宗教的历史分析     商品拜物教 第七章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贡献   第一节  宗教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对宗教本质的最初诠释     《反杜林论》对宗教本质的界定     对宗教的意识形态特质的阐释     宗教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论宗教的产生与演变     对宗教之源的探讨     宗教发展的三种历史模式   第三节  宗教与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     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宗教存在的根源     宗教自然消亡的历史条件   第四节  恩格斯晚年对早期基督教的研究     德国的圣经批判和鲍威尔的原始基督教观     基督教产生的社会状况和精神氛围     基督教的初期形态     基督教世界化的成因 参考书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