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节 艽野东面的民族学奇观
第二节 丧葬习俗与人类学
第三节 丧葬文化模式的建构
第一章 “中间场”:流动的历史
第一节 地理、生态与文明
第二节 历史、民族与人文
第三节 金沙江峡谷的丧葬文化丛
第二章 文化底层之死:从永生到复活
第一节 史前丧葬文化:从人鬼同居到人鬼分离
第二节 萨满时代的丧葬文化:生命永生
第三节 苯教时代的丧葬文化:生命复活
第三章 天葬文化模式:弥漫着等级色彩的轮回
第一节 青海巴塘乡:一个高原牧业区
第二节 白“含括”黑:天葬文化兴起
导论
第一节 艽野东面的民族学奇观
第二节 丧葬习俗与人类学
第三节 丧葬文化模式的建构
第一章 “中间场”:流动的历史
第一节 地理、生态与文明
第二节 历史、民族与人文
第三节 金沙江峡谷的丧葬文化丛
第二章 文化底层之死:从永生到复活
第一节 史前丧葬文化:从人鬼同居到人鬼分离
第二节 萨满时代的丧葬文化:生命永生
第三节 苯教时代的丧葬文化:生命复活
第三章 天葬文化模式:弥漫着等级色彩的轮回
第一节 青海巴塘乡:一个高原牧业区
第二节 白“含括”黑:天葬文化兴起
第三节 社会结构与葬式的等级表达
第四节 由死向生:重生的等级观
第四章 复合葬文化模式:拒斥三恶趣的重生
第一节 川藏三岩:一个半牧半农区
第二节 苯佛信仰与葬式分类
第三节 葬礼与葬式:红黑兼容与红黑之争
第四节 死而不死:随心所欲地再生
第五章 土火二次葬文化模式:在孝道中实现转世
第一节 云南羊拉乡:一个河谷农业区
第二节 黄“含括”儒:土火二次葬文化兴起
第三节 死亡人群、原因与葬式分类
第四节 从死到生:在孝道中实现转世
第六章 魂归故里:实现永生的手段
第一节 比较:金沙江峡谷丧葬文化展示
第二节 区分:金沙江峡谷丧葬文化的时空演变
第三节 诠释:金沙江峡谷丧葬文化模式的差异
第七章 死亡、个体意识与社会结构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图表目录
图0-1金沙江峡谷俯瞰
图0-2田野点地理位置示意
图0-3本研究的技术流程
图0-4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图0-5本研究的论证逻辑结构
图1-1金沙江峡谷内外交通要道
图2-1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陶碗与陶罐
图3-1青海玉树县巴塘乡的地理位置
表3-1巴塘藏族群众年度经济生产活动安排
表3-2扎武部落驻地的藏传佛教寺院统计
图3-2巴塘乡社会阶层橄榄球状分布示意
图3-3瓮棺葬的位置示意
图3-4巴塘乡各葬式的等级关系
图3-5巴塘丧葬文化模式
表4-1苯教信仰指导下的死亡与葬式分类
图4-1喇嘛与阿尼共同主持出殡仪式
图4-2萨满信仰与佛教视野下灵魂与尸骨的关系
图4-3三岩复合葬文化模式建构
图5-1云南羊拉乡的地理位置
表5-1羊拉藏族群众年度经济生产安排
图5-2明代磨些人在羊拉建造的城堡
表5-2羊拉藏族群众对死亡与葬式的分类
图5-3羊拉丧葬文化模式
图6-1藏文化在金沙江峡谷的传播路线(箭头所指)
表6-1金沙江峡谷各种葬式体现的核心信仰一览
图6-2各田野点的宗教信仰状况
表6-2形成三种丧葬文化模式的原因对比
图7-1金沙江峡谷水槽示意
图7-2金沙江峡谷横切面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