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诉讼法中国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

中国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

中国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

定 价:¥39.00

作 者: 周登谅 著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2841562 出版时间: 2015-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将“明变、求实、辨因、评判”这四项目标融入教科书的基本内容当中,帮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希望这样可以营造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思考的兴趣、提升思考的能力。不论这一尝试能否成功,起码它包含了一种追求,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从内心深处希望看到一种学习的改变。
  在写作体例上,作者并未完全采用传统的章、节、目的编写方式,而是尽量以问题为中心,希望通过对基本问题的介绍、分析、讨论来揭示刑事诉讼的一般原理和司法实践的现状。同时,为了深化读者的理解、激发其阅读和思考的兴趣,作者在基础内容中适当穿插了“延伸阅读”“延伸思考”“实践关注”等内容,必要时还配上一些图片,做到图文并茂。
  注意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的精华,将其融入本书的基本内容中,供读者了解学术研究的动态。回想起来,这一过程颇为艰辛,笔者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收集、阅读和整理工作。在承担较为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抽出时间不断完善书稿中的相关内容,有时是在午间休息时,有时难免挑灯夜战,于夜深人静时,字斟句酌、上下求索。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事诉讼导论
自古以来,有人的地方就有纠纷。对于纠纷,人们总要寻求解决的方式和途径。在经历漫长的探索与反思后,人类社会发展出制度化的纠纷解决方式,刑事诉讼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刑事诉讼,各种犯罪得到遏制,社会秩序得以维护。那么,究竟什么是刑事诉讼?其目的何在?如何确保它的公正性?它可能存在怎样的局限性?本章试着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引言
从纠纷解决到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及其渊源
刑事诉讼的目的
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刑事诉讼结构
刑事诉讼职能
总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

第二章 刑事诉讼主体
在明确什么是刑事诉讼并对其有了初步了解后,我们不妨关注一下哪些主体可以参与到刑事诉讼中来,他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享有哪些权利(权力)、承担何种义务、可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从中我们大致可以了解中国(本书中所用“中国”一词均指中国大陆地区,以下同)刑事司法中的权力配置情况和权利保护的现状。

引言
刑事诉讼主体的范围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侦查机关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自诉人
被害人
总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

第三章 刑事诉讼基本制度
可以说,每个国家的刑事诉讼中都有相应的制度来确保诉讼的有效运行。好的制度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化解纠纷,及时恢复秩序,进而促进社会和谐。那么,中国的刑事诉讼中有哪些重要的制度?用于解决何种问题?其实践效果如何?是否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读者可以在本章中寻找答案或线索。

引言
制度概述
管辖制度
回避制度
辩护与代理制度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总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

第四章 刑事证据
作为一种理性的纠纷解决方式,刑事诉讼的运行始终需要证据作为支撑。从证据的角度来看,刑事诉讼中包含的最重要的活动便是收集证据、审查证据、判断证据,各种裁决也是以证据作为依据的。可以看出,刑事证据在诉讼中的独特价值。那么,究竟什么是刑事证据?它与事实是什么关系?证据的内容可以是虚假的吗?本章以对证据本质的讨论和反思为出发点,展示了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引言
刑事证据概述
刑事证据的种类
刑事证据的分类
刑事诉讼证明
刑事证据规则
总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

第五章 刑事强制措施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少人对刑事诉讼的了解往往始于强制措施。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刑事案件的侦办,特别是公安机关对某某涉嫌犯罪的人采取强制措施。而这样一种对人身自由产生限制的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慑犯罪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在一些案件中存在滥用强制措施的情况,造成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和诉讼权利受到侵犯。那么,什么是强制措施?中国有哪些强制措施?其应有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规范强制措施的适用?读者可以在本章中寻找线索。

引言
刑事强制措施概述
拘传
取保候审
监视居住
拘留
逮捕
总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
第六章 立案程序
......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