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诉讼法民事诉讼制度专题实证研究

民事诉讼制度专题实证研究

民事诉讼制度专题实证研究

定 价:¥59.80

作 者: 廖永安 等 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标 签: 法律 民事诉讼法 诉讼法/程序法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0226279 出版时间: 2016-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00 字数:  

内容简介

  作者通过选择若干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深入司法实践,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法官访谈、召开小型座谈会、司法实践观摩、收集统计数据、查阅案卷和法院内部刊物等方式,全方位地对所选取的民事诉讼制度专题展开实证考察,并在进行必要理论阐释和制度反思的基础上,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与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

  廖永安,男,1972年生,湖南安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法学学士(1994)、硕士(199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2004),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2004—2006),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波士顿分校访问学者(2010—2011)。1997年起在湘潭大学任教,1998年破格晋升为讲师,200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200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5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湘潭大学副校长,“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诉讼法研究中心主任,***精品课程“诉讼证据法学”主持人,兼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法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研究领域主要为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与调解法学等。独立出版的著作有:《民事诉讼理论探索与程序整合》(2005)、《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研究》(2007)、《民事证据法学的认识论与价值论基础》(2009)。合著著作有:《民事诉讼原理研究》(2002)、《民事诉讼理论与改革的探索》(2002)、《中国统一证据法(专家建议稿)及其立法理由》(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理由》(2005)、《民事诉讼法专论》(2005)、《诉讼费用研究——以当事人诉权保护为分析视角》(2006)、《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研究》(2011)、《中美调解培训启示录》、《美国调解经典案例评析》等。主编教材有:《证据法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民事诉讼法学》、《模拟审判:原理、剧本与技巧》、《调解学教程》等。在《求是》、《中国法学》、《中外法学》、《光明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青年课题以及其他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法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2005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术带头人,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被评为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法学家,2007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2014年获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本审判制度专题
第一章 合议制度运行现状考
一、制度设置的离合与滞后
二、实践运行的歧途与异变
三、裁判结论形成中的冲突与博弈
四、结语
第二章 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运行现状与反思
一、审委会理论构建上的错位
二、审委会实践运行上的困境
三、审委会运作不畅的原因透视
四、审委会的功能反思
五、审委会废除后的制度构建
第三章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状透视与改革路径
一、样本解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
二、现象解读:理想为何难以照进现实
三、路径解析:忠于理想还需面对现实
第二篇 诉讼保障制度专题
第四章 民事送达制度的运行现状与改革探索
一、民事送达制度运行现状的个案考察
二、法院对民事送达制度改革的尝试及其实践特征
三、民事送达行为属性的再认识与民事送达制度功能的科学定位
四、民事送达制度之合理构建
第五章 诉讼费用制度在民事调解中运行情况的实证考察
一、诉讼调解中的诉讼费用制度
二、案件受理费的交纳与诉讼调解
三、当事人协调确定案件受理费的负担与诉讼调解
四、法院决定诉讼费用的负担与诉讼调解
第六章 民事诉讼费用负担的实证考察与改革路径
一、应然之理:民事诉讼以败诉方负担为原则的理论依据
二、现实之惑:捉摸不透的负担结果
三、缘由之思:制度缺陷与外部原因
四、改革之路:诉讼费用负担原则的完善与突破
第七章 民事诉讼费用制度的转型与变革
一、憧憬与困境:个案之跟踪考察
二、制约与冲突:当前民事诉讼费用之制度性缺陷
三、解构与重塑:民事诉讼费用制度改革之出路
第八章 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价值阐释与现状考察
一、引 言
二、理想蓝图: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立法价值
三、现实困境:专家辅助人制度的运行现状
四、未来路径:专家辅助人制度之反思与重构
第三篇 诉讼程序专题
第九章 民事诉讼立案制度的运行现状与改革路径
一、问题意识及分析范式之设定
二、话语功能:从不予受理适用的理由进行分析
三、实践功能:从立案审查的处理结果分析
四、功能背离的双重解释
五、改革进路
第十章 小额诉讼的制度设计与实践
一、制度实践:小额诉讼运行中的“成绩”与“水分”
二、制度设计与制度实践的偏差 / 207
三、价值追问:小额诉讼的合理定位
四、路径修正:小额诉讼回归司法实践的可能
第十一章 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实证考察与反思
一、基于历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
二、基于全国部分中级法院民事案件的微观考察
三、域外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几点经验做法
四、对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价值与功能的再认识
、改革与完善我国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几点建议
第十二章 民事二审书面审理制度的实践困境与改革路径
一、民事二审书面审理的存在———审理方式的简便与经济
二、民事二审书面审理的困境———诉讼规律的异化与失范
三、民事二审书面审理的完善———审理程序的创建与改革
第十三章 申诉终结机制的实践探索与改革
一、申诉终结机制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二、申诉终结机制建构的法理基础
三、申诉终结机制的科学定位与完善
第四篇 非讼程序专题
第十四章 民事“诉调对接”机制的实践困境与改革探索
一、应然状态:民事诉讼“诉调对接”的理想期待
二、实然状态:民事诉讼“诉调对接”的现实尴尬
三、改革路径:民事诉讼“诉调对接”机制障碍的破解
第十五章 瑕疵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实践探索
一、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实施的基本情况
二、有瑕疵的人民调解协议的考察
三、有瑕疵的人民调解协议适用司法确认程序存在的问题
四、妥善处理有瑕疵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问题的对策
第十六章 我国人民调解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一、人民调解员职业化的内涵辨析
二、人民调解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状考察
三、人民调解员队伍职业化之必要性分析
四、人民调解员队伍职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
五、我国人民调解员队伍职业化的实现路径
第十七章 实现担保物权非讼程序运行现状考
一、关于案件分布区域的分析
二、关于案件申请人类型的分析
三、关于案件审理时间的分析
四、关于案件审理结果的分析
五、关于案件申请费用缴纳情况的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