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超越邻里单位

超越邻里单位

超越邻里单位

定 价:¥68.00

作 者: 特里迪布·班纳吉,威廉·克里斯托弗·贝尔 著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居住环境与公共政策
标 签: 建筑 建筑科学 通论/工具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3768281 出版时间: 2018-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一本研究住区环境规划的版权引进图书。围绕居住在美国洛杉矶都市区域内不同社会阶层各自拥有的生活体验,以及他们对环境设计和公共政策的理解,进行实践调研,并对结果做出系统的分析、考量和总结。为人类居住环境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本书一共分为7部分内容,第1部分为导论内容,描述了邻里单位的研究与设计难题、研究缘起、研究定位以及研究结构;第2部分内容为 邻里单位:一种设计范式、邻里思想及其历史 、邻里思想在专业实践中的应用及邻里单位存在的弊端;第3部分内容为研究手段及受访者对居住环境的印象、研究范围 、研究路线、实体场所与感受:不同群体的差异性 、不同家庭周期阶段的感受差异性、满意度与优先顺序;第4章内容为住区与邻里、意象与价值观念、集体意象、集体意象的差异性 、调查结果与邻里单位思想的比较、住区与邻里的对比;第5 部分内容为住区作为实体空间:场所、理想的场所与硬件、不良的场所与硬件、场所缺失与场所恶化:空间失谐的两个方面、理想场所与硬件的距离阈值 ;第6章主要内容为总结:调查结果的综合考量、调查结果及其启示、住区的环境作用、住区的形式、住区的实体场所、居住环境体验的群体差异性;第7章主要内容为寻求全新的设计范式、寻求选择、综述:前人对替代性方案的探寻、替代性方案的考虑因素、符合标准的提案 。

作者简介

  [美]特里迪布?班纳吉(Tridib Banerjee)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研究与规划专业博士。其研究、教学及论著主要着眼于建成环境的设计与规划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尤其关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学,以及从国际化视野上,比较研究全球化对城市形态转换与城市化的影响。著作有《城市认知与城市设计:凯文林奇的著述与项目》(与 Michael Southworth合编)、《城市中心设计:形式的诗意与政治》(与Anastasia Loukaitou-Sideris合著)。他还是美国注册规划师协会会员,是美国规划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并广泛参与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的各种活动。 [美]威廉?克里斯托弗?贝尔(William C. Baer)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早期研究20世纪的住房政策和计划。在编制学院的房地产课程大纲时,他对投机性房地产开发历史研究产生兴趣,通过追溯伦敦十七世纪的房地产开发历史,发现大量与住房有关的数据。在《城市历史》《经济历史评论》以及《商业历史评论》等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伦敦在16世纪、17世纪时的住房事务,并扩大研究范围,开始房地产发展历史的新兴领域研究。 李丽 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199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1993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译著有《独具慧眼:解决建筑设计中的视觉问题》《设计手绘:体验与实践》等,著作有《建筑与环境艺术造型的形?景?境?情》(合著)、《木艺建筑:创意木结构》等。

图书目录

1 导 论1
邻里单位:研究与设计的难题2
研究缘起11
研究定位15
本书结构17
注释20

2 邻里单位:一种设计范式21
邻里思想及其历史23
背景价值观念25
显性价值观念27
隐性价值观念29
邻里思想在专业实践中的应用31
弊端36
结论43
注释45

3 研究手段及受访者对居住环境的印象47
研究范围49
研究路线51
实体场所与感受:不同群体的差异性54
住区:一个小社会61
住区:一个避风港66
住区:呼吸的空气69
住区:舒适之源74
住区:实体空间80
住区:公共服务的渠道91
不同家庭周期阶段的感受差异性92
满意度与优先顺序93
摘要与结论98
注释104

4 住区与邻里107
意象与价值观念107
集体意象116
集体意象的差异性133
调查结果与邻里单位思想的比较137
住区与邻里的对比139
摘要与结论146
关于方法论与调查结果的说明147
注释149

5 住区作为实体空间:场所151
理想的场所与硬件155
不良的场所与硬件162
场所缺失与场所恶化:空间失谐的两个方面167
理想场所与硬件的距离阈值178
摘要与结论181
关于边际偏好与绝对偏好间差异性的几点说明182
注释185

6 总结:调查结果的综合考量187
调查结果及其启示188
住区的环境作用188
住区的形式193
住区的实体场所197
居住环境体验的群体差异性199
摘要与结论201
注释205

7 寻求全新的设计范式207
寻求选择208
综述:前人对替代性方案的探寻209
替代性方案的考虑因素219
符合标准的提案227
城市形态的民主化231
公共资源的补偿性配置233
公共选择范式下的贫民窟化234
社会群体的去贫民窟化236
策略组合238
结论239
注释242

附录A 调查问卷245
附录B 补充表格283
参考文献287
致谢30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