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军事军事理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

定 价:¥82.00

作 者: 马德宝,任振杰
出版社: 军事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378445 出版时间: 2017-09-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结合起来,用以解决中国问题,**中国前行,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欧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列宁主义生成于俄国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它们要在中国土壤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从形形色色的“主义”中脱颖而出,必须解决中国问题,推动中国进步,赢得中国人心。事实表明,当时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经济社会条件、政治生态与西欧、俄国有着天壤之别,照搬套用马列主义,囿于马列主义的具体结论,就会理论脱离实际,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满足于中国革命产生的具体经验,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把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化的理论,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难以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推动革命事业。

作者简介

暂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1921~1927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探索尝试
一、接受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在斗争实践中认识到军事工作的重要性
二、参与创办黄埔军校,积极开展军事活动
三、培养军事干部,取得建设革命武装的初步经验
四、参加北伐战争和组织工农运动,人民战争思想开始萌芽
五、总结大革命时期的经验教训,形成武装夺取政权思想
第二章 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初步开辟
一、对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理论的开拓性探索
二、提出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游击战战略战术理论
三、创立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四、形成红军反“围剿”作战和积极防御战略理论
五、从国内阶级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的军事战略
第三章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走向成熟
一、军事战略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转变
二、提出持久战理论
三、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方法论
四、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策略
五、人民战争理论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极大丰富
六、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得到发展
第四章 1945~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发展升华
一、丰富军事战略转变思想
二、丰富和完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三、形成战略进攻思想
四、战略决战思想
五、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战略追击思想
六、人民军队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七、发展和丰富人民战争基本理论
第五章 1949~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曲折前行
一、对战争与和平认识的历史演变
二、确立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三、积极探索局部战争的指导艺术
四、国防不可不有
五、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
第六章 1978~1989年:改革开放开创时期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再次飞跃
一、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的根源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三、现代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
四、国防建设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
五、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六、中心问题是解决现代化
七、推进军队正规化向法制化方向迈进
八、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九、军队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第七章 1989~2002年:改革开放推进时期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拓展丰富
第八章 2002~2012年:改革开放深化时期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续写新篇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