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材成人教育教材医学免疫学(第2版)

医学免疫学(第2版)

医学免疫学(第2版)

定 价:¥38.00

作 者: 陈金宝,刘强,曹雅明,祁赞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7831670 出版时间: 2016-12-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成人高等教育护理学和药学专业本科生编写的基础医学教材之一。全书共二十章,基本涵盖了免疫学主流理论体系和整体框架,包括抗原、免疫分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及其调节、免疫学技术等基础免疫学内容和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移植免疫、肿瘤免疫、免疫缺陷、免疫预防和治疗等临床免疫学内容,其中免疫细胞和免疫应答两章为重中之重。为适应成人高等教育和护理学及药学专业的特点,本教材与全日制本科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材相比,难度和篇幅都有缩减,主要突出基本概念和免疫组分的基本功能,特别强调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联系,力求使学生对免疫应答过程和机制形成完整认识,了解免疫功能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陈金宝,教授,曾任中国医科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事医学影像制作、医学图像处理和资源库建设数十年,曾获卫生部、教育部各种奖励7项。策划并主编医学彩色图谱5部、卫生系列教材54种。刘强,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虚拟仿真应用研究专业学组副组长;辽宁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教育技术与应用学组委员。曹雅明,现任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先后就读于沈阳医学院、日本爱媛大学,医学博士。曾参编《医学免疫学》。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节  对免疫现象的探索和重新认识
一、 免疫概念的发展和完善
二、 免疫功能
三、 免疫系统
第二节  免疫应答
一、 固有免疫应答
二、 适应性免疫应答
三、 协同作用
第三节  免疫学发展史
一、 感性发展阶段
二、 理性发展阶段
三、 快速发展阶段
四、 现代免疫学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抗原
第一节  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 异物性
二、 抗原的理化性质
三、 机体方面的因素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
一、 表位的发现
二、 表位的分类
三、 抗原结合价
四、 半抗原-载体效应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
一、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二、 根据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是否需要依赖T细胞分类
三、 根据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分类
四、 根据化学组成分类
第四节  非特异性抗原
一、 超抗原
二、 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
第五节  免疫佐剂
一、 免疫佐剂的分类
二、 免疫佐剂的作用及机制
第六节  医学上常见的抗原
一、 病原微生物
二、 细菌毒素
三、 动物免疫血清
四、 异嗜性抗原
五、 同种异型抗原
六、 自身抗原
七、 肿瘤抗原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一、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
一、 人类Ig基因的结构与重排
二、 人类抗体多样性
三、 Ig的类型转换
四、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第三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一、 IgM
二、 IgD
三、 IgG
四、 IgA
五、 IgE
第四节  单克隆抗体及其基因工程抗体
一、 单克隆抗体
二、 基因工程抗体
第四章  补体
第一节  补体系统概述
一、 补体系统的组成与命名
二、 补体成分的理化性质
第二节  补体系统固有成分的激活途径
一、 经典途径
二、 MBL途径
三、 替代途径
四、 补体激活的调节
五、 补体受体
六、 补体固有成分的生物学作用
七、 补体系统的异常与疾病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一节  H-2复合体
一、 H-2复合体基因组成与编码产物
二、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功能
第二节  HLA复合体
一、 HLA复合体的结构与遗传特点
二、 HLA的分布
三、 HLA的结构
四、 HLA-抗原肽复合物的组成
五、 HLA的生物学功能
第六章  细胞因子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一、 细胞因子的理化特性
二、 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特点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一、 干扰素
二、 白细胞介素
三、 肿瘤坏死因子
四、 趋化因子
五、 集落刺激因子
六、 生长因子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一、 细胞因子受体的类型
二、 细胞因子膜受体的特点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与临床疾病
一、 炎症反应
二、 免疫缺陷病
三、 超敏反应
四、 自身免疫病
五、 肿瘤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
第一节  CD分子的一般特点
一、 CD分子的表达特点
二、 CD分子的功能群体
第二节  CD分子的基本结构
一、 CD分子的化学组成
二、 CD分子的基本结构
第八章  细胞黏附分子
第一节  黏附分子的基本特性
一、 整合素家族
二、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三、 选择素家族
四、 黏蛋白样家族
五、 钙黏素家族
第二节  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一、 维持机体的整体性
二、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
三、 参与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四、 参与白细胞的趋化
第三节  黏附分子的临床意义
一、 白细胞黏附缺陷
二、 炎症反应
三、 黏附分子与移植排斥反应
四、 黏附分子与肿瘤
第九章  免疫器官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一、 骨髓
二、 胸腺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一、 淋巴结
二、 脾脏
三、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第十章  免疫细胞
第一节  固有免疫应答细胞
一、 吞噬细胞
二、 嗜酸性粒细胞
三、 NK细胞
四、 γδT细胞
五、 NKT细胞
六、 B1细胞
七、 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第二节  抗原提呈细胞
一、 抗原提呈细胞的分类
二、 抗原提呈
第三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一、 αβT细胞
二、 B2细胞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固有免疫应答
一、 组织屏障的结构和功能
二、 固有免疫细胞的应答
三、 固有免疫分子的应答
第二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 B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二、 αβ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
第一节  自身抗原引起的免疫耐受
一、 自身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二、 自身免疫耐受现象的验证
三、 自身免疫耐受的机制
第二节  外来抗原引起的免疫耐受
一、 外来抗原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二、 诱导免疫耐受方法的进展
三、 人工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
四、 免疫耐受的终止
第十三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一节  抗原的调节
一、 抗原在起始阶段的调节
二、 抗原竞争现象
三、 抗原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四、 抗原分解代谢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二节  免疫分子的调节
一、 特异性抗体的调节
二、 补体活化片段的调节
三、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的调节
第三节  免疫细胞的调节
一、 γδT细胞和NKT细胞的调节
二、 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调节
三、 其他免疫细胞的调节
第四节  免疫应答的整体调节
一、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通路
二、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
第十四章  免疫学技术
第一节  经典免疫学技术
一、 免疫分子和抗原的检测
二、 免疫细胞的检测
第二节  现代免疫学技术
一、 免疫分子检测方法
二、 免疫细胞测定法
三、 免疫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一、 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 Ⅰ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
三、 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一、 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 Ⅱ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一、 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 Ⅲ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一、 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 Ⅳ型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  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临床特点
一、 一种抗原可引起多种类型的超敏反应
二、 一种疾病可出现多种类型的超敏反应
三、 各型超敏反应的区别和特点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
第一节  自身免疫的发生机制
一、 自身抗原的形成
二、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活化
三、 影响自身免疫应答的因素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
一、 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二、 自身反应性T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分类以及免疫学诊断与基本治疗原则
一、 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二、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学诊断
三、 自身免疫病的基本治疗原则
第十七章  移植免疫
第一节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一、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二、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第二节  同种异体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
一、 同种异体移植抗原的识别
二、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
三、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损伤机制
第三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一、 组织配型
二、 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三、 诱导免疫耐受
四、 免疫抑制剂
五、 其他免疫抑制措施
第十八章  肿瘤免疫
第一节  肿瘤抗原
一、 肿瘤抗原的分类
二、 肿瘤抗原的特点
三、 免疫学诊断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一、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抗肿瘤机制
二、 介导固有免疫应答的抗肿瘤机制
第三节  影响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机制
一、 肿瘤因素
二、 机体因素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预防与治疗
一、 免疫预防
二、 免疫治疗
第十九章  免疫缺陷
第一节  先天性免疫缺陷
一、 先天性体液免疫功能缺陷
二、 先天性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三、 先天性联合免疫缺陷
四、 吞噬细胞缺陷
五、 白细胞黏附功能缺陷
六、 补体缺陷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
一、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二、 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
第三节  免疫学检查与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 免疫学检查的基本原则
二、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  免疫预防和治疗
第一节  免疫性
一、 人工主动免疫
二、 人工被动免疫
第二节  人工主动免疫
一、 疫苗的种类
二、 佐剂
三、 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
四、 安全性
五、 免疫预防
第三节  人工被动免疫
一、 抗毒素血清
二、 免疫球蛋白
三、 单克隆抗体
四、 注意事项
第四节  免疫治疗
一、 免疫增强疗法
二、 免疫耐受或免疫抑制疗法
英汉对照名词索引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