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家居家庭关系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理论与实践

定 价:¥68.00

作 者: 王会战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4366131 出版时间: 2018-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字数:  

内容简介

  社区参与旅游的实践困境和理论不足,使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旅游增权”成为必然。以往国内外关于社区旅游增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地、生态旅游地和民族村寨社区,这些类型旅游地社区一般都拥有旅游资源或其附着物(主要指土地)的所有权,但旅游失权现象在其他不拥有旅游资源或其附着物所有权的旅游地社区(如中国的文化遗产地社区)也大量存在,由此引发了作者对现有社区旅游增权前提的质疑。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状况的实地调研和对国内外社区旅游增权理论的深刻反思,《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理论与实践》围绕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内涵、基础、内容、路径和目的等问题,尝试建构一套有关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系统理论。《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理论与实践》首先界定了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概念;其次根据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结合国内外社区旅游增权的理论和实践,对现有社区旅游增权的前提提出了质疑,并由此引发了《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理论与实践》对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基础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构了中国情境下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结构,开发出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测度量表,从而为下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工具;再次基于不同角度提出了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路径;最后明辨了社区旅游增权与社区参与的理论关系,认为社区旅游增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充分的社区参与,并探讨了社区旅游增权对社区参与的影响机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世界文化文化遗产——兵马俑景区的周边社区为例,利用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理论,并根据深度访谈资料和调研问卷数据,对其社区居民旅游增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对其增权状况的研判与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旅游增权对策。

作者简介

  王会战(1976-),男,河南孟津人,青岛大学管理学硕士,西北大学管理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科研人员。现为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区旅游增权、旅游精准扶贫。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科学研究项目1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0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5项。在《旅游科学》《西北大学学报》《预测》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其中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4篇);参编著作2部,参编教材3部。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述评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社区旅游增权研究述评
第三节 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研究述评
第三章 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基础
第一节 社区旅游增权前提的破与立
第二节 社区居民旅游增权的必要性分析
第三节 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基础
第四章 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内容
第一节 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结构
第二节 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的测度
第五章 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路径
第一节 基于增权层次的路径分析
第二节 基于增权方式的路径分析
第六章 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目的
第一节 社区旅游增权与社区参与关系之辩
第二节 社区旅游增权对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
第七章 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应用研究
第一节 兵马俑景区周边社区居民旅游增权感知研究
第二节 兵马俑景区周边社区居民旅游增权感知追踪研究
第三节 兵马俑景区周边社区居民旅游增权的对策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
第三节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一:兵马俑景区周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量表测项编号(变量代码)与调研问卷测项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