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地方史志上海大学全史(1922-1927)

上海大学全史(1922-1927)

上海大学全史(1922-1927)

定 价:¥85.00

作 者: 胡申生 著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7144903 出版时间: 2022-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72 字数:  

内容简介

  《上海大学(1922-1927)全史》的实际撰写,是从2021年7月开始的。在综合分析考订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确定《上海大学(1922-1927)全史》的主要框架为——上海大学是一所正规的大学、上海大学是一所爱国的大学、上海大学是一所革命的大学。在书中,每一句话、每一个结论都力求有相关史料为支撑依据,不虚妄,不溢美,但当肯定褒赞之处也绝不吝惜笔墨。著者之意是通过《上海大学(1922-1927)全史》的撰述出版,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上海大学,了解它为什么是一所“正规的”“爱国的”“革命的”大学。严格地说,《上海大学(1922-1927)全史》不是一部学术著作,没有按照时下通行的学术套路来写,也不求闻达于学术之林。由于老上海大学的革命性,导致在其存世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被帝国主义海军陆战队武力封闭在前,遭蒋介石反动新军阀武力解散于后,大量办学档案散失湮灭,幸存档案又遭兵燹之祸,所以在《上海大学(1922-1927)全史》写作过程中每每有史料不足之叹。因此,对已有之史料,即使一鳞半爪,亦觉弥足珍贵,不忍割舍。另外,著者也深知有读者并不完全认同老上海大学为“红色高等学府”之说,以“自我溢美”嘲讽者有之,以“自我抬高”腹诽者有之。所以,在行文中以“多引资料,少发议论”为原则,用史料说话。如老上海大学存世之时,舆论界就有“文有上大,武有黄埔”和“北有五四的北大,南有五卅的上大”之誉。对这两句话的引用,为脱“孤证”之嫌,不惮穷搜之烦,查找其出处,并在书中各举两条书证。此举虽嫌累赘,却不失真实。这也是《上海大学(1922-1927)全史》的一个特点。

作者简介

  胡申生,北京市人,1949年3月出生于上海。上海大学退休教师,社会与文化学者。著有《中华民族的根》(与何凌云合著,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社1992年版,香港山边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重版),《人生的趣味》(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上海婚俗》(与邓伟志合著,文汇出版社2007年版),《上海名人家训》(文汇出版社2010年版),《从上海大学(1922-1927)走出来的英雄烈士》(上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他们从上海大学(1922-1927)走进新中国》(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上海大学(1922-1927)编年事辑》(上海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等。编有《上海大学(1922-1927)师生诗文书信选》(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上海大学(1922-1927)研究文选(1980-2020)》(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等。主编有《社会风俗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台湾建宏出版社1994年出繁体字版),《社区词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等。著文有《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上昆的新面貌》(《中国戏剧》1990年第12期),《上海城市社区变迁与社区问题》(《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5期),《是引导还是误导——对京剧唱段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几点质疑》(《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4期),《莫将“变体”作“正格”》(《上海戏剧》2008年第4期),《中国古代公共艺术举隅》(《公共艺术》2013年第6期),《田汉的戏曲作品是当代京剧艺术发展的镜鉴》(《戏剧的巨擘——纪念田汉诞辰115周年学术研泔会论文集》,《文汇出版社》2014年版),《中国家洲家风中的文化传承》(《解放日报》2014年4月19日《思想者》专版,《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转载),《不随俗、不迎合、不降格——“张火丁现象”之我见》(《中国戏剧》2016年第1期)等。从2017年开始,应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邀请,连续担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玉璞、马科、李蔷华、李炳淑、张善元、陈少云的艺术记录工程项目的学术专员。

图书目录

楔子 一个新的时代催生了上海大学的呱呱坠地
第一编 上海大学是一所正规的大学
第一章 上海大学是在国共酝酿合作的背景下,由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一所大学
第一节 国共合作的酝酿为上海大学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孙中山的愤怒与无奈
中国共产党的“西湖会议”
李大钊和孙中山在上海会晤
第二节 在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学潮”中诞生的上海大学
学店: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
嵇直结识的两位共产党员
一顿“夹生饭”成为闹学潮的导火线
为什么新校长是于右任
共产党参与了新校长的遴选并给出了建议
邵力子的促驾与说项
上海大学成立
围绕着上海大学的成立引起的争纷诉讼得到了结
第三节 上海大学办学开始步入正轨
于右任对上海大学的初步整顿
邓中夏来了
上海大学的“大管家”
从《上海大学暂行校则》到《上海大学章程》
附:上海大学章程
第二章 上海大学办学面面观
第一节 上海大学的定名、宗旨、校徽、校旗
上海大学的定名
上海大学的宗旨
上海大学的校徽
上海大学的校旗
第二节 上海大学议事、决策机制和董事会
从教务会议到全体教职员会议再到评议会
上海大学行政委员会
上海大学董事会
第三节 上海大学的行政架构
校级层面
系部层面
第四节 上海大学的办学经费
学费收入
对困难学生提供各种帮助
坚持私立大学的收费标准
教职员的薪水支出
国民党中央的拨款收入
经费短缺是办学的常态
第五节 上海大学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
创设图书馆
拟在宋园建筑新校舍
校舍的几经搬迁
第六节 上海大学的学科和专业
原有之学科和专业
实际办的学科和专业
办过一阵又取消的学科和专业
规划办而实际上并没有办的学科和专业
第七节 上海大学的教师聘任和师资队伍建设
成立初期的教授聘任
国民党要员受邀任教授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党员成为教授的中坚力量
第一流的学者、专家云集
选课教授、外籍教师和其他教职员
……
第二编 上海大学是一所爱国的大学
第三编 上海大学是一所革命的大学
第四编 上海大学人物志
余绪 追认学籍,筹划复校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