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鄂尔多斯盆地煤炭开采水害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鄂尔多斯盆地煤炭开采水害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鄂尔多斯盆地煤炭开采水害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定 价:¥498.00

作 者: 李文平等 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30732286 出版时间: 2022-09-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54 字数:  

内容简介

  《鄂尔多斯盆地煤炭开采水害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采动工程地质环境演化与灾变”理论为指导,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典型矿区为靶区,以煤炭开采水害防治、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建立了矿区生态地质环境类型划分方法,构建了生态-水-煤系地质结构组成模型,阐明了区域类型分布特征;系统研究了我国西北N2红土工程地质属性及其区域性质差异、受采动影响工程地质属性变化及隔水性再造特征;发现了侏罗系煤层覆岩整体状结构是造成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异常的本质属性,揭示了导水裂隙带动态发育特征规律,建立了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公式;划分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层开采四种顶板水害模式,阐明了不同模式的水害形成条件、特征和过程机理,提出了新的水害评价和预测方法,建立了分类防治技术体系;基于水害防治和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理念,创建了煤炭开采对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扰动破坏的四种环境工程地质模式,结合浅表层水资源分布,首次提出了“保水采煤矿井等级类型”及其确定方法,以及相对应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地质工程技术。

作者简介

暂缺《鄂尔多斯盆地煤炭开采水害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1
第二节 地层及地质构造 12
第三节 煤层分布及开发现状 30
第二章 生态地质环境类型及植被分布 38
第一节 主要植被类型及生态意义 38
第二节 生态地质环境类型及区划 41
第三节 植被分布及变化特征 61
第三章 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资源分布 110
第一节 地表水系 110
第二节 主要含水层性质 114
第三节 区域水循环特征 119
第四节 浅表层水资源分布 139
第五节 区域生态-水-煤系地质组成结构 141
第四章 关键隔水层工程地质力学性质 145
第一节 N2红土区域分布 145
第二节 N2红土组成结构及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173
第三节 N2红土采动工程地质力学性质 181
第四节 煤层上覆侏罗系隔水砂泥岩工程地质力学性质 194
第五章 侏罗系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及水害模式 203
第一节 采动覆岩破坏一般规律 203
第二节 东西部煤层覆岩结构及导高差异性 209
第三节 导高发育理论分析计算 215
第四节 导高动态发育原位测试 225
第五节 土层对导高发育的影响 247
第六节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开采顶板水害类型划分 279
第六章 黄土沟壑径流采动水害模式及防治技术 280
第一节 背景条件 280
第二节 采动破裂N2红土水土相互作用突水过程机理 283
第三节 黄土沟壑斜坡采动破坏及产沙量评价 291
第四节 黄土沟壑径流下采动突水(溃砂)机理 312
第五节 采动水害分区及防治技术 325
第六节 采空区储水评价方法 338
第七章 沙漠滩地采动水害模式及防治技术 358
第一节 背景条件 358
第二节 砂-土-基型覆岩采动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 374
第三节 考虑潜水渗漏的超长综放工作面涌水量预计 378
第四节 水害防治及监测预警386
第八章 高承压厚砂岩顶板水害模式及防治技术 393
第一节 背景条件 393
第二节 侏罗系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特征 397
第三节 工作面开采过程涌水量分段预计 413
第四节 水害防治技术 428
第九章 巨厚白垩系离层水害模式及防治技术 430
第一节 背景条件 430
第二节 区域上白垩系离层水害特征 440
第三节 采动覆岩离层及动态演化分析 450
第四节 离层水害防治技术及应用 467
第十章 煤炭开采涌突水对浅表层水及生态环境影响 470
第一节 潜水位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470
第二节 采动对潜水位影响理论分析 480
第三节 采动引起潜水位动态变化监测 499
第四节 采动引起潜水位变化数值模拟预计 510
第五节 采动潜水位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 516
第十一章 采动水害的链生生态环境效应 521
第一节 环境工程地质模式类型及特征 521
第二节 环境工程地质模式确定方法 522
第三节 榆神府矿区环境工程地质模式区划 526
第四节 模式区划验证 535
第五节 水资源及生态保护性采矿防治措施 537
参考文献 543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