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外国民族医学衡先培医论与临床经验

衡先培医论与临床经验

衡先培医论与临床经验

定 价:¥108.00

作 者: 衡先培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7764758 出版时间: 2022-09-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全书分五篇十二章共63节,涉及中医传统哲医同源基础、文化渊源、方法论和以糖尿病、内分泌为主的临床诊疗技能、技巧。具有突出的实用性和中医传统特色。本书首次系统阐述了基于平衡哲理的“衡医”理念,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基;系统阐述了中医文化基础,提出以易文化-老子-道家为基础的中国自然哲学,是中医学产生和发展的土壤;阐释了基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文化两大基石,决定了在中国蕴育出中医的必然性。同时,基于东、西方文化基础,论述了中、西医本质特征,并基于实践阐述了中医特色和现代医学的瓶颈。尤其是,临床医论高效、实用、新颖,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如所倡“见湿不清热”之说,“见寒不养阴”之论,能显著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行之有效。临床诊疗方案指导性强,易学易用;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为医理念,从细微中见功夫。对于一些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难治病证、细微苦恼,提出了有效的治疗范例。

作者简介

  衡先培,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国家级名中医张发荣教授、国医大师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可冀教授。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内分泌学科学术带头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学术带头人,福建省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科学术带头人,福建省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中医内科学基地负责人,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糖尿病中医研究室主任。

图书目录

第一篇中医溯源

第一章中医哲理

第一节论中医平衡观

一、“平衡”是维护健康的目标

二、 “权衡”是实现健康的手段

三、中医平衡理念的文化土壤

第二节中国自然哲学和中医学

一、中国自然哲学决定中医学的平衡观

二、中国自然哲学决定中医学的自然观

三、中国自然哲学的特征决定了中医学的衡动观

四、中国自然哲学原始方法决定中医学思维逻辑

五、易经自然哲学体系对中医学的影响

六、《道德经》中的自然哲学与中医学

第三节物灵同源世界观与聚类比象方法论

一、“灵”是感知并反应的能力

二、物灵同源世界观

三、《黄帝内经》中的物灵同源

四、聚类比象方法论

五、《伤寒论》中的聚类比象方法

第四节“象”与“象-势”认识论

一、理解“象”字以识中医之“象”

二、基于“象”意由实转虚的逻辑探索中医取象思维特点

三、象是物及其灵的综合表征——认识虚化“象”及其应用

四、识象与识势

五、“象-势”认识论与“象-物”认识论

第五节健康体系维护的基本法则

一、“感”与“反”——事物生生不息之本

二、“感”与“反”运动中的平衡是维护健康体系的基本法则

三、在“感”与“反”中维护动态平衡是中医治病基本原则

第二章衡先培医论

第一节中医特色新解

一、整体观

二、天人相应

三、形与神俱

四、辨证论治

第二节五诊论

第三节“见湿不清热”论

一、湿邪有两性

二、阳热胜湿,湿生因阳损或阳郁

三、治湿之要,见湿不清热也

第四节“见寒不养阴”论

一、寒之为病,主聚主收,易凝易停

二、寒分内外,其性一也

三、顺势治病,见寒不养阴

第五节论病机分治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

一、病机分治的理论依据

二、病机分治是辨证论治的表现形式

三、病机分治的临床应用形式

四、病案举例

第六节分析-还原医学的局限与解困

一、西方文明发祥地必然重视机械唯物主义

二、机械唯物主义产生分析-还原方法论是顺理成章的事

三、分析-还原方法论的问题

四、现代医学的固有缺陷

五、基于代谢性疾病看现代医学的固有缺陷

六、小结

第二篇糖尿病机理与证治新论

第三章理论发明

第一节从中医“一病三段”论认识2型糖尿病

一、糖尿病在中医当为“消病”

二、消病分三段:脾瘅、消渴、消瘅

第二节论消病的病因与病机

一、长幼相授,本在肾虚

二、父母失养,病及其后

三、体质不强,易发消病

四、生活失节,促发消病

五、后天因素独立致消病

第三节论实邪致消的病机与治疗

一、从实论消话经典

二、内生实邪致消的病机

三、感受外邪致消

四、邪实致消的临床特点

五、实邪致消的经典治疗
......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