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从未名湖到新开湖:郑克晟师友杂忆(精装)

从未名湖到新开湖:郑克晟师友杂忆(精装)

从未名湖到新开湖:郑克晟师友杂忆(精装)

定 价:¥88.00

作 者: 郑克晟 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1160642 出版时间: 2023-02-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郑克晟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系郑天挺先生哲嗣,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系(所)和古籍所工作,亲身经历了1949年后史学界教育界的重大事件和风风雨雨,并与老一辈学者有很多接触,交游甚广,博闻强识,熟悉学林掌故。本书系作者追忆郑天挺、梅贻琦、陈寅恪、刘半农、白涤洲、胡适、傅斯年、夏承焘、魏建功、向达、罗庸、郑奠、雷海宗、翦伯赞、商鸿逵、邵循正、周一良、王永兴、何炳棣、裴文中、余逊、白寿彝、林庚、谭其骧、孙毓棠、王亚权、张政烺、王锺翰、吴晓铃、李光璧、杨翼骧、胡钟达、马大任、马寿千、萨本仁、邓瑞、冯承柏等师友的生平、交游和学术成就,以及作者读书治学的经历。本书图文并茂,收录约二百幅插图,包括老照片和学者信函手迹等,除郑天挺、郑克晟家人亲友外,还有20世纪以来中外文史学界著名学者一百余人,其中不少照片、信函手迹是首次披露。作者与所写人物多有密切交往,并引用日记、信函等第一手资料,内容翔实丰富,涉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国科学院历史所、中华书局、南开大学历史系的教学科研状况,以及1949年后史学界的一些重要工作,诸如高校文科教材建设、“二十四史”点校、《中国历史大辞典》、南开大学首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等等,有助于读者了解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生态,并可补一些学者的生平事迹,鲜活真实,极为珍贵。

作者简介

  郑克晟(1931年9月14日—2022年12月25日),祖籍福建长乐,生于北京。著名的明清史专家。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至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工作,1963年调至南开大学历史系。历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南开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1989—1994年任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郑克晟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教学和研究,曾参加《明史》点校工作,任中国明史学会顾问。已出版专著《明代政争探源》、《明清史探实》、《明清政争与人物探实》,合著《清史》(上编)、《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明清史资料》、《郑天挺学记》、《郑天挺纪念论文集》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辑 过庭之训
郑天挺传略/ 3
博览勤闻,多闻阙疑——学习父亲郑天挺先生的治学精神/ 22
三十年风风雨雨——郑天挺与北京大学/ 28
郑天挺先生与史语所——兼谈抗战时期中研院史语所与北大文科研究所/ 63郑天挺与中华书局/ 74
我追随郑先生研读点校本《明史》三校稿/ 89
忆郑老与明清档案的二三事/ 9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忆父亲最后所关怀的几件事/ 101
郑天挺教授大事记/ 111
郑天挺先生生母——天津近代女教育家陆嘉坤/ 145
梅贻琦与郑天挺/ 148
陈寅恪与郑天挺/ 155 
忆向达师与郑天挺先生/ 168
魏建功与郑天挺在北大时的友谊/ 
176忆商鸿逵师与郑天挺先生的友谊/ 182
忆邵循正师与郑天挺先生/ 190
记一良师与郑老二事/ 196
忆王永兴先生与郑天挺先生的交谊/ 198
怀念何炳棣先生与先父郑天挺先生/ 206
第二辑 师友风义
刘半农与白涤洲之死/ 225
我第一次见胡适先生/ 229
北大复校时期的傅斯年/ 232
忆夏承焘先生/ 239
一位精力过人、学识丰富的史学家——怀念向觉明师/ 244
罗庸与郑奠教授/ 250
回忆雷海宗先生点滴/ 257
忆裴文中先生演讲/ 260
忆余逊先生/ 262
回忆白寿彝先生/ 266
忆邵心恒师/ 272
忆林庚师/ 275
忆季龙先生/ 277
回忆孙毓棠先生/ 280
王亚权表姐/ 282 
忆张苑峰师二三事/ 285
王锺翰先生/ 292
忆吴晓铃先生/ 294
忆李光璧先生/ 298
谈杨翼骧先生/ 302
《学园平生》读后感/ 308
记马大任先生/ 311
忆马寿千兄/ 313
忆萨本仁兄/ 316
忆邓瑞兄/ 320
忆冯承柏先生/ 324
第三辑 朝花夕拾
治史五十年,弹指一挥间/ 331
难忘的一九四五年/ 344
谈家世和学生生活/ 357
忆幼时一件趣事/ 389
初入北大/ 391
我在北大史学系经历的院系调整/ 417
记1957年历史所明清史组去曲阜参观/ 425
忆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427
中秋节有感/ 432
记1990年去京三事/ 435
明代政争探源——访郑克晟先生/ 437 
第四辑 拾零谈片
记溥雪斋言清皇宫/ 455
郑老日记述孟心史先生病/ 456
记1943年重庆召开全国历史大会/ 458
大钞贴水/ 460
解放前北京四中的一项怪规定/ 462
说北京人的抢购/ 463
附录一 傅同钦文稿
忆郑先生对博物馆事业的重视/ 467
记1961年文科教材会议——兼忆翦老与郑老/ 471
“寓教于聊”:图谱组小记/ 478
贺《南开百物志》出版/ 481
回燕园/ 483
别裁伪衣近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484
贺老同学田达九十寿辰/ 485
老 伴/ 487
附录二 郑雯译文及书信
美国海外的新妇/ 491
义大利俘虏回家/ 494 
门闩上的手/ 498 
1945年10月6日致郑晏/ 503 
1945年11月4日致郑晏/ 508 
1945年11月8日致郑晏/ 510 
1945年11月8日致郑克昌/ 512 
1945年11月8日致郑克晟、郑克扬/ 514 
1945年11月19日致郑克晟、郑克扬/ 516 
1945年11月20日致郑晏/ 517 
1945年12月28日致傅斯年/ 519 
1946年1月22日致郑克晟、郑克扬/ 520 
1946年3月26日致父亲/ 521 
1946年4月2日致郑克扬/ 526 
1946年4月8日致郑克晟/ 527 
1946年4月16日致父亲/ 528 
1946年□月□日致郑晏/ 530
附录三 郑叔忱陆嘉坤事略
长乐郑叔忱先生行述配陆夫人事略/郑庆甡 郑庆珏 535
编后记/封越健 543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