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科普读物其他科普知识什么是体育学

什么是体育学

什么是体育学

定 价:¥39.80

作 者: 于素梅 王昌友
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走进大学系列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8540032 出版时间: 2023-05-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本书从基础篇:体育学缘起、理论篇:体育学体系、应用篇:体育学发展进行了介绍,引领读者全面系统了解体育学。希望更多学子、学者和教师认识、了解体育学,积极而精准地投身到体育事业中,为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中华儿女的体育力量。

作者简介

  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河南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成员,我国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学校体育、体育课程教学研究,主持课题35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与测评系统研究”,出版论著34部,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与建构》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首次提出了“动作技能学习‘窗口期’理论““运动需求理论”;创建了“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倡导“幸福体育”和“学练赛评”一体化幸福课堂;提出建立“知能行健”体育学业质量评价体系。 王昌友,河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怀化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副教授,主讲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校体育学。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

图书目录

目   录
基础篇 体育学起源
人、身体、运动一-体育学的本质 / 3
人的体育运动 /4
人的体育运动需要 /5
人的体育运动分类 /11
人的体育运动演绎 /18
体育运动的人 / 22
“人化物”/22
促进人的社会化 /25
促进人的现代化 /27
 
健身、竞技、教育一-体育学的表象 / 30
如何进行科学体育锻炼--健身 / 30
科学健身的安全保障 /31
科学健身的有效方案 /34
科学健身的保持 /38
如何提高运动成绩一-竞技 / 39
如何提高竞技能力--运动训练 / 39
如何取得优异名次一-运动竞赛 /46
如何培养健全人格一-教育 / 50
促进系统认知,形成健康人格 /50
调控情绪情感,塑造健康性格 /52
强化品行意志,养成个体人格 /54
 
舶来、转化、创生一-体育学的源说 / 56
外部舶来:引进学习阶段 / 56
借鉴德日的课程化 /58
效仿欧美的学制化 /59
接受苏联的体育理论体系 /61
内部转化:独立探索阶段 / 64
体育学科设置逐渐成熟 /64
体育科学学会形成体系 /65
体育教材和专著大量涌现 / 66
体育学学术期刊迅猛发展 /67
创生繁荣:世界交融阶段 / 68
纳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69
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70
体育学学术期刊国际化 /70
 
改造、影响一-体育学的宇宙 / 72
运动改造人类 / 73
运动改造大脑 / 73
动作生成世界认知 /77
体育影响世界 /80
体育与政治 /81
体育与经济 /83
体育与科技 /86
体育与文化 /94
 
 
理论篇体育学体系
宏观:体育学知识 /103
体育运动知识 /104
体育运动中的默会知识 /105
体育运动默会知识的转化 /107
体育制度知识 / 108
机构设置 /108
体育体制框架/109
人文体育知识 /111
人文体育的内涵 /112
人文体育的价值维度 /113
人文体育教育内容体系 /114
 
中观:体育学学科 /116
体育人文社会学 /119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性质 /119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方向与内容 /119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知识热点 /121
运动人体科学 /122
运动人体科学的性质 /122
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方向与内容 /122
运动人体科学的知识热点 /125
体育教育训练学 /125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性质 /125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方向与内容 /125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知识热点 /127
民族传统体育学 /127
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性质/127
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方向与内容 /128
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知识热点 /130
 
微观:体育学课程 / 131
体育概论 /132
体育概念与体育功能 /132
体育目的实现途径 /133
体育研究/136
学校体育学 /139
学校体育 /139
体育课程与教学 /143
课外体育 /146
体育教师 /148
竞技体育学 /148
竞技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149
竞技运动员 /151
竞技体育的演进 /155
社会体育学 / 157
社会体育理论 /158
各领域体育 /161
体育锻炼 /163
重点人群体育 /166
 
 
应用篇体育学发展
授业:高等院校体育人才培养 / 171
体育类本科生培养 /172
专业设置与开设院校 /172
培养规格要求 /181
体育类硕士生培养 /183
体育类学术型硕士培养 /184
体育类专业型硕士培养 /191
体育类博士生培养 / 199
培养院校 /199
培养规格与要求 /200
 
从业:体育学就业导向 / 205
体育教学人员 / 211
体育教学人员需求情况 /212
体育教学人员就业情况 /213
社会体育指导员 /215
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情况 /215
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业情况 / 217
体育学研究人员 /219
体育学研究人员需求情况 /219
体育学研究人员从业情况 /22
运动防护师 / 222
运动防护师需求情况 /222
运动防护师从业情况 /224
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体育经理人 / 225
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体育经理人需求情况 /225
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体育经理人从业情况 /227
体育产业相关从业者 / 228
体育产业相关从业者需求情况 / 228
体育产业相关从业者从业情况 / 230
 
发展:体育新兴事业 / 232
体育与大健康 / 233
“体医融合”促进康复事业发展 /233
“体卫融合”促进健康购买 /235
“全民健康”促进“体育十生态康养”/ 237
体育与 AI 数字科技 / 238
体育与 AI数字科技发展的政策支持 /239
体育与 AI数字科技发展的前景分析 /240
体育与文创 / 243
体育与文创发展的政策支持 / 244
体育与文创发展的前景分析 /244
 
参考文献 / 248
 
后 记/260
 
“走进大学”丛书书目 / 263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