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作品集寻求意义

寻求意义

寻求意义

定 价:¥76.00

作 者: 李泽厚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20180509 出版时间: 2023-10-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李泽厚的文章,意蕴之深厚,情感之饱满,文辞之清丽,一直以来备受学界称颂,即便是那些周正的学术类文章,亦文字凝练,余味悠长,有时引用诗句来推进其论题,全然没有学院派枯燥繁琐之病。20世纪80年代,李泽厚正处于“笼罩性影响”(甘阳)之际,文化界就有人称他为“当代梁启超”。李泽厚的文章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其深刻而新颖的思想常常包裹在清新流丽的笔墨之中,情景中饱含时空玄思与人生哲理,这或许也是李泽厚的思想、论著,能在青年学子中迅速而广泛地接受和喜欢的重要原因。何谓哲学?李泽厚曾答:“我以为就是研究‘命运’:人类的命运、中国的和个人的命运。”收入这本随笔集里的文章,其所记、所议,与人的存在或本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命运和诗情纠缠在一起,正是探索“命运”的路途上之“寻求意义”。晚年,李泽厚把他的哲学归纳为“人类学历史本体论”。李泽厚曰“四大皆空,还得活”,为啥?李泽厚自己也做出了回答,“青年声色狂欢,中年辛勤事业,晚岁恬淡洒脱。尽管说浮生若梦,人间如寄;旅途回首,又仍然非常真实和珍贵,令人眷恋感伤。虽知万相皆非相,道是无情却有情。”《这后面,删除了一段。》《孤独》《重视武侠小说的文学地位——悼金庸先生》《关于“美学译文丛书”》《书院忆往》《忆冯友兰》《忆几位前辈美学家》《八十年代的几本书》《关于钱锺书》《与周有光的对话》《试谈中国的智慧(提纲)》《我所理解的儒学(提纲)》《探寻语碎》《希望你无往不胜——黄梅〈结婚话语权〉代序》《顾明栋〈原创的焦虑: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的多元途径〉序》等文,是首次收入李泽厚的书中。

作者简介

  李泽厚(1930-2021),湖南长沙人。中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在哲学、思想史、美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均有重大建树。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2年客居美国,先后任美国、德国等多所大学的客席讲座教授。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入选世界权威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主要著作:《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论语今读》《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伦理学新说》《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等。

图书目录

忆往
 
孤独003
记忆004
往事如烟007
忆长沙011
泽丽妹妹013
“飞机失事死最好”017
 【附】李泽厚16岁习作两篇042
忆香港     045
蒲公英048
悼念Laura051
怀伟勋055
重视武侠小说的文学地位
——悼金庸先生059
书院忆往063
忆冯友兰067
忆几位前辈美学家073
关于“美学译文丛书”081
八十年代的几本书084
给美国学生讲中国哲学109
有点啼笑皆非114
 
杂记
 
思想与学问121
漫说康有为126
关于严复与梁启超130
关于胡适与鲁迅     136
读周作人的杂感     139
闲话中国现代诸作家142
关于钱锺书149
与周有光关于健康的对话153
【附】李泽厚:周有光先生108岁华诞贺词163
读黑格尔与康德164
读《红楼梦》166
【附】周汝昌:红楼美学真理真师172
简答对《美的历程》的批评177
读《陆铿回忆与忏悔录》185
读《论语辨》188
贺《女性人》创刊192
情爱多元196
苍白无力的理想主义209
谁之罪?213
文明冲突的调停者216
 
思想
 
历史在悲剧中前行223
世纪新梦230
答赵汀阳问236
士兵哲学241
哲学需要论证吗?248
人活着256
便无风雪也摧残259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264
有、空、空而有269
珍惜273
试谈中国的智慧(提纲)277
我所理解的儒学(提纲)279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81
一个世界285
儒家讲合情合理290
半宗教半哲学295
不赞同建“儒教”299
关于“内圣外王之道”304
探寻语碎311
 
序跋
 
《门外集》序323
思想有何变化?
 ——《李泽厚学术文化随笔》跋325
身后是非谁管得
 ——《己卯五说》后记327
由“学问人”到“自然人”
 ——《浮生论学》序330
走“大众哲学”的路途
 ——《历史本体论》序334
同心圆的扩展
 ——《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后记337
致亲爱的年轻读者们
 ——《给孩子的美的历程》序342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新编版后记345
《伦理学新说述要》增补本序346
历史与情感
 ——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序347
不诽不扬,非左非右
 ——《卜松山文集》序352
日日新,又日新
 ——金维诺主编《中国美术全集》序355
了解中国传统的切入口
 ——王柯平《中国思维方式》序359
希望你无往不胜
 ——黄梅《结婚话语权》代序362
不赞成把中国书法搞成抽象绘画
 ——屠新时书法《易经》序367
顾明栋《原创的焦虑:语言、
 文学、文化研究的多元途径》序371
可作为我的学术传记
 ——马群林《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序374
 
附录
学人眼中的李泽厚376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