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文学、语言与大众政治: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考论

文学、语言与大众政治: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考论

文学、语言与大众政治: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考论

定 价:¥128.00

作 者: 齐晓红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2818696 出版时间: 2023-11-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讨论中国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需要重新思考几个问题,即文学是什么和大众是谁?如果不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就无法理解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发生以及演变,并且也容易把文艺大众化的特殊内涵泛化为一般的如何使文艺普及于大众以及如何将大众提高到能接受文艺的程度的问题。文学和语言都不是一个有着固定标准的客观存在,对它们是什么的认识和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关,大众也不是一个有着固定所指的词汇,而是具有其历史阶段上的意味的。对大众的认识必须放到一个“关系”性的体系中来认识。作为1930年代的两种文艺类型——民族主义文学和左翼文学双方所分别坚持的民族和阶级的立场互相对立,但是又互相涵盖。本书与已有的研究中将现代文学中的“大众文学”只放在左翼文学叙述的框架之内评价其得失的做法不同,而是将大众与文学、语言的关系放在一个历史互动的“关系”性体系中来叙述。就研究方法而言,避免以往研究中存在着的非此即彼的二分法的思维模式,比如文学/政治、知识分子/大众等之间的关系也许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需要用历史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去强调运动发起的契机并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来讨论问题。

作者简介

  齐晓红,山东高密人。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2008-2009年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现供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文化思想史。曾在《文学评论》《清华大学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2013年获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图书目录

绪论“大众”的时代
第一章“大众”与作为运动的“文艺大众化”
第一节大众的时代:“大众”释义
第二节“大众”的兴起与“民众文学”的讨论
第三节“大众文艺”与《大众文艺》
第四节作为一种运动的文艺大众化
第二章“大众”与“文学”叙述的政治学
第一节“大众”是谁——“关系”中的大众
第二节民族还是阶级——对抗中的大众叙述
第三节“我们”是谁——大众与知识分子叙述的政治学
第四节当文学遇到大众:重新定义“文学”
第五节“大众文艺的广大运动”与“文化革命”的整体性
第三章大众与语言:作为“斗争之场”的大众语运动
第一节大众语运动的发生及其规定性
第二节“现代中国普通话”与大众语的标准问题
第三节大众语、国语与拉丁化运动
第四节大众语与声音中心主义——由“别字”讨论说开去
第五节“大众语”=“大众”的语言吗——语言、社会和阶级斗争
第四章艺术的政治化:基于左翼文艺文本的考察
第一节阶级叙事和民族叙事的困境
第二节一种阶级的和国际主义的视角:《水》及其他
第三节“哀怨”的政治:《丽莎的哀怨》
第四节作为“新兴文学”的《南北极》
第五章民族主义文艺的战争美学
第一节《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及其背后
第二节民族主义主题的自我解构:《陇海线上》
第三节黄种民族主义与中东路事件:《黄人之血》与《国门之战》
第四节民族主义文艺的非典型样本:《大上海的毁灭》
结论大众的嬗变——以“两个口号”的论争为节点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