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史全真道道德修养论研究

全真道道德修养论研究

全真道道德修养论研究

定 价:¥68.00

作 者: 陈明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549814 出版时间: 2018-03-01 包装:
开本: 32开 页数: 383 字数:  

内容简介

  以全真道心性修炼为题,融合伦理学与西方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对全真道心性修炼思想进行诠释,这是将道学、伦理学与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相融合的新探索。关于这个选题,主要基于如下原因:《全真道道德修养论研究》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全真道吸取儒佛之精华,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心性道德修养理论和方法。在具体的修炼过程中,全真道心性修炼以伦理道德为修炼的出发点,追求明心见性,强调道德对修炼心性的重要作用,企图以心性道德修养来逐步提升修道者的精神生命、升华修道者的精神境界。因此,全真道的心性道德修炼蕴涵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和心理学思想,它集修道、养德、固神于一体。《全真道道德修养论研究》通过诠释全真道的心性修炼,试图发掘出全真道是如何以伦理道德为媒介,通过心性修炼来净化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精神与道相合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精神境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全真心性修炼思想对现代人的安身立命问题提供了借鉴。《全真道道德修养论研究》的选题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试图探讨如何通过一种特殊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方式,而使现代人类如何从现代享乐主义、经济主义和消费文化等多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下重新找寻自我、本真,使人返归本性,回归精神家园,做到安身立命,净化和提升精神境界。道德是属人的道德,只有人才有道德。因此,怎样做人,或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生活对人才是有意义的;人怎样才能生活得幸福、高尚、健康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现代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人的心灵与精神健康的问题。因此,道德作为人的生活方式,“它最终关乎人的生存和存在方式,关乎人生及其生活世界的意义,关乎人类对自我本性及其生活世界之本性的理解,从而也最终影响甚至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信念。”人的道德涵养与人的生命状态息息相关。不要小看人的道德涵养和道德力量,良好的道德涵养和道德力量能在不利的生存条件下可以拓展人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会使人乐观向上,不以物喜,不为己悲。正如我们一句流俗语所说: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高兴就是快乐,就是精神的愉悦,它比金钱来得更重要。

作者简介

  陈明,男,1980年3月生,湖南长沙人,汉族,副教授,先后在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访问学者,中国宗教协会理事,现任职于湖南第1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道家、道教哲学思想及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道德与文明》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第2章 全真道及其道德心性修养概述
2.1 全真道概述
2.2 全真道心性概述
第3章 全真道道德心性修养的道德蕴涵
3.1 丹阳派清净修行的道德蕴涵
3.2 龙门派内道外儒的道德蕴涵
3.3 盘山派功行双全的道德蕴涵
3.4 后期江南全真道本心即道的道德蕴涵
第4章 全真道道德心性修养的精神健康价值
4.1 精神健康的内涵及其道德与精神健康的关系
4.2 全真道道德心性修养对精神生命的提升
4.3 全真道道德心性修养的理想精神境界
第5章 全真道德心性修养与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共性探讨
5.1 后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宗教的关系
5.2 人性论
5.3 后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全真道人性论之共性
5.4 精神层次论
第6章 全真道道德心性修养的心理学分析
6.1 全真道精神境界的后人本主义心理学解读
6.2 宗教神秘主义的超个人心理学分析
第7章 全真道心性修炼的现代意义
7.1 现代人的精神问题
7.2 全真道心性修炼的意义
7.3 世俗化与精神价值追求的整合
结语: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附录 老庄是否具有仁道观
道德与精神健康:新视角下的伦理学与心理学的会通与融合
“东学西渐”视角下的超个人心理学人性论探讨
论后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宗教的关系
论宗教神秘主义的超个人心理学诠释
全真道精神境界的后人本主义心理学解读
试论全真道修炼方式与精神健康
论“天人合一”的本质特征及其对西方心理学界的理论影响与贡献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转向及其对道家思想的借鉴与融合研究
全真道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