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第2版)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第2版)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第2版)

定 价:¥98.00

作 者: (挪威)马文·拉桑德(Marvin Rausand) 等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2599821 出版时间: 2022-07-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重点是风险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技术或者社会技术系统,并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潜在的、突发的和严重的事故上面。因此,本书并没有探讨那些日常的安全问题或者对健康的长期负面影响。读者可以在第1章的结尾处找到本书的目标和范围。

作者简介

  Marvin Rausand,拉桑德教授国籍为挪威,研究方向包括系统可靠性、风险评估。主要成果包括专著8部,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超过100篇,总引用次数9000次。他现在是挪威皇家社会科学院和挪威科学与工程院的双院士。

图书目录

第1章背景介绍

\n

1.1现代社会中的风险

\n

1.2重要的趋势

\n

1.3重大事故

\n

1.4风险评估的历史

\n

1.5风险评估的应用

\n

1.6目标和范围

\n

1.7思考题

\n

参考文献

\n

第2章风险分析术语

\n

2.1简介

\n

2.2风险

\n

2.2.13个主要问题

\n

2.2.2关于风险的另外一些定义

\n

2.3第一个问题: 会有什么问题发生?

\n

2.3.1事故场景

\n

2.3.2危险

\n

2.3.3初始事件和危险事件

\n

2.3.4领结图

\n

2.3.5最终事件和最终状态

\n

2.3.6忠告

\n

2.3.7激发事件和条件

\n

2.3.8技术失效和故障

\n

2.3.9关于术语的讨论

\n

2.3.10事故

\n

2.3.11意外

\n

2.3.12先兆

\n

2.3.13特殊事故类型

\n

2.4第二个问题: 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n

2.4.1概率

\n

2.4.2争论

\n

2.4.3频率

\n

2.5第三个问题: 后果是什么?

\n

2.5.1资产

\n

2.5.2受害人员分类

\n

2.5.3后果分类

\n

2.5.4后果集

\n

2.5.5后果的时效

\n

2.5.6严重性

\n

2.6其他词汇

\n

2.6.1安全屏障

\n

2.6.2安全

\n

2.6.3安全绩效

\n

2.6.4安防

\n

2.6.5弹性

\n

2.7思考题

\n

参考文献

\n

第3章风险评估的主要元素

\n

3.1简介

\n

3.2风险评估过程

\n

3.2.1第一步: 计划风险评估

\n

3.2.2第二步: 界定研究

\n

3.2.3第三步: 识别危险和初始事件

\n

3.2.4第四步: 构建事故场景并描述后果

\n

3.2.5第五步: 确定并评估风险

\n

3.2.6第六步: 风险展示

\n

3.3风险评估报告

\n

3.3.1报告的目标

\n

3.3.2报告的内容

\n

3.4安全法规中的风险评估

\n

3.5风险评估的效度和质量

\n

3.6思考题

\n

参考文献

\n

第4章研究对象与局限

\n

4.1简介

\n

4.2研究对象

\n

4.2.1系统

\n

4.2.2社会技术系统

\n

4.2.3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系统

\n

4.2.4系统分解结构

\n

4.2.5系统边界

\n

4.2.6假设

\n

4.2.7封闭式和开放式系统

\n

4.3操作环境

\n

4.4系统建模与分析

\n

4.4.1组件建模

\n

4.4.2系统建模

\n

4.4.3系统分析和合成

\n

4.5复杂性

\n

4.6思考题

\n

参考文献

\n

第5章接受风险

\n

5.1简介

\n

5.2风险接受准则

\n

5.2.1可接受与可承受

\n

5.2.2生命的价值

\n

5.2.3平等、效益和技术

\n

5.3建立风险接受准则的方法

\n

5.3.1ALARP原则

\n

5.3.2ALARA原则

\n

5.3.3GAMAB原则

\n

5.3.4MEM原则

\n

5.3.5社会风险准则

\n

5.3.6预防原则

\n

5.4人员以外其他资产的风险接受准则

\n

5.5结束语

\n

5.6思考题

\n

参考文献

\n

第6章测量风险

\n

6.1简介

\n

6.2风险衡量

\n

6.3测量人员风险

\n

6.3.1潜在生命损失

\n

6.3.2平均个体风险

\n

6.3.3每百万人死亡数

\n

6.3.4地域性个体风险

\n

6.3.5个体性个人风险

\n

6.3.6风险等高线图

\n

6.3.7致死事故率

\n

6.3.8失时工伤

\n

6.3.9FN曲线

\n

6.3.10潜在等效死亡率

\n

6.3.11主要安全功能损失频率

\n

6.4风险矩阵

\n

6.4.1可能性的分类

\n

6.4.2后果分级

\n

6.4.3风险的粗略表示

\n

6.4.4风险优先级

\n

6.5预期寿命降低

\n

6.6风险衡量的选择与使用

\n

6.7其他资产的风险衡量

\n

6.7.1测量环境风险

\n

6.7.2测量经济风险

\n

6.8思考题

\n

参考文献

\n

第7章风险管理

\n

7.1简介

\n

7.2范围、环境和准则

\n

7.3风险评估

\n

7.4风险应对

\n

7.5沟通和咨询

\n

7.6监测和检查

\n

7.7记录和报告

\n

7.8利益相关者

\n

7.9风险与决策

\n

7.9.1决策模型

\n

7.10安全立法

\n

7.11思考题

\n

参考文献

\n

第8章事故模型

\n

8.1简介

\n

8.2事故分类

\n

8.2.1拉斯姆森分类法

\n

8.2.2其他事故类型分类

\n

8.2.3重大事故

\n

8.3事故调查

\n

8.4事故溯源

\n

8.4.1天灾

\n

8.4.2事故倾向理论

\n

8.4.3事故原因分类

\n

8.5事故模型的目的与分类

\n

8.5.1事故模型的目的

\n

8.5.2事故模型分类

\n

8.6能量与屏障模型

\n

8.6.1能量与屏障模型的基本元素

\n

8.6.2哈顿模型

\n

8.7链式事故模型

\n

8.7.1海因里希的多米诺模型

\n

8.7.2损失致因模型

\n

8.7.3拉斯姆森斯文顿模型

\n

8.7.4时间序列事件描点法

\n

8.8流行病学事故模型

\n

8.8.1雷森的瑞士奶酪模型

\n

8.8.2三脚架模型

\n

8.9事故致因和顺序模型

\n

8.9.1MTO分析

\n

8.9.2MORT

\n

8.10系统事故模型

\n

8.10.1人为灾难论

\n

8.10.2拉斯姆森的社会技术框架

\n

8.10.3事故地图

\n

8.10.4正常事故

\n

8.10.5高可靠性组织

\n

8.10.6STAMP

\n

8.11混合事故模型

\n

8.12思考题

\n

参考文献

\n

第9章风险分析数据

\n

9.1数据类别

\n

9.1.1描述性数据

\n

9.1.2概率数据

\n

9.2数据质量和可用性

\n

9.3数据来源

\n

9.3.1法规强制收集数据

\n

9.3.2事故数据

\n

9.3.3元件可靠性数据

\n

9.3.4数据分析

\n

9.3.5数据质量

\n

9.3.6人为错误数据

\n

9.4专家判断

\n

9.4.1调整现有数据

\n

9.4.2在没有数据的时候提供新的数据

\n

9.5数据档案

\n

9.6思考题

\n

参考文献

\n

第10章危险识别

\n

10.1简介

\n

10.1.1危险识别的目标

\n

10.1.2危险分类

\n

10.1.3危险识别方法

\n

10.2检查表方法

\n

10.2.1目标与应用

\n

10.2.2分析步骤

\n

10.2.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n

10.2.4优势和局限

\n

10.3初步危险分析

\n

10.3.1目标和应用范围

\n

10.3.2分析步骤

\n

10.3.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n

10.3.4优势和局限

\n

10.4工作安全分析

\n

10.4.1目标和应用

\n

10.4.2分析步骤

\n

10.4.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n

10.4.4优势和局限

\n

10.5失效模式、效用和临界状态分析

\n

10.5.1目标和应用

\n

10.5.2分析步骤

\n

10.5.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n

10.5.4优势和局限

\n

10.6HAZOP

\n

10.6.1引导词

\n

10.6.2流程参数

\n

10.6.3目标和应用

\n

10.6.4分析步骤

\n

10.6.5计算机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n

10.6.6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n

10.6.7优势和局限

\n

10.7STPA

\n

10.7.1目标和应用

\n

10.7.2分析步骤

\n

10.7.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n

10.7.4优势和局限

\n

10.8SWIFT

\n

10.8.1目标和应用

\n

10.8.2分析步骤

\n

10.8.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n

10.8.4优势和局限

\n

10.9半定量方法的比较

\n

10.10主逻辑图

\n

10.11变更分析

\n

10.11.1目标和应用范围

\n

10.11.2分析步骤

\n

10.11.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n

10.11.4优势和局限

\n

10.12危险日志

\n

10.13思考题

\n

参考文献

\n

第11章致因与频率分析

\n

11.1简介

\n

11.1.1致因与频率分析的目标

\n

11.1.2致因与频率分析方法

\n

11.2因果图分析

\n

11.2.1目标和应用

\n

11.2.2分析步骤

\n

11.2.3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n

11.2.4优势和局限

\n

11.3故障树分析

\n

11.3.1目标和应用

\n

11.3.2方法描述

\n

11.3.3顶事件概率

\n

11.3.4输入数据

\n

11.3.5敏感性分析

\n

11.3.6基本事件的重要度

\n

11.3.7分析步骤

\n

11.3.8二元决策图

\n

11.3.9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n

11.3.10优势和局限

\n

11.4贝叶斯网络

\n

11.4.1目标和应用

\n

11.4.2方法描述

\n

11.4.3分析步骤

\n

11.4.4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n

11.4.5优势和局限

\n

11.5马尔可夫方法

\n

11.5.1目标和应用

\n

11.5.2方法描述

\n

11.5.3分析步骤

\n

11.5.4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n

11.5.5优势和局限

\n

11.6思考题

\n

参考文献

\n

第12章构建事故场景

\n

12.1简介

\n

12.1.1构建事故场景的目标

\n

12.1.2构建事故场景的方法

\n

12.2事件树分析

\n

12.2.1目标和应用

\n

12.2.2方法描述

\n

12.2.3分析步骤

\n

12.2.4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n

12.2.5优势和局限

\n

12.3事件次序图

\n

12.4原因后果分析

\n

12.5混合因果逻辑

\n

12.6恶化问题

\n

12.7后果模型

\n

12.8思考题

\n

参考文献

\n

第13章关联性失效和关联性事件

\n

13.1简介

\n

13.2关联性事件

\n

13.2.1确定关联性

\n

13.2.2随机关联性

\n

13.2.3内在关联和外在关联

\n

13.3事故场景中的关联性

\n

13.4级联失效

\n

13.5共因失效

\n

13.5.1共因失效建模背景

\n

13.5.2共因失效概率计算

\n

13.5.3共因失效的原因

\n

13.5.4共因失效建模

\n

13.5.5建模方法

\n

13.5.6模型假设

\n

13.6β因子模型

\n

13.6.1包含不同元件的系统

\n

13.6.2C因子模型

\n

13.6.3针对具体情况β因子

\n

13.7二项失效率模型

\n

13.8多希腊字母模型

\n

13.9α因子模型

\n

13.9.1包含3个相同元件的结构

\n

13.10多β因子模型

\n

13.11思考题

\n

参考文献

\n

第14章安全屏障与屏障分析

\n

14.1简介

\n

14.2安全屏障与屏障分类

\n

14.2.1安全屏障定义

\n

14.2.2安全屏障分类

\n

14.3安全屏障管理

\n

14.3.1了解部署了哪些安全屏障

\n

14.3.2了解为什么部署这些安全屏障

\n

14.3.3确定安全屏障的绩效标准

\n

14.3.4了解安全屏障是否随时能够起作用

\n

14.4安全屏障属性

\n

14.5安全仪表系统

\n

14.5.1安全仪表功能

\n

14.5.2高频需求和低频需求模式

\n

14.5.3安全仪表系统功能测试

\n

14.5.4失效和失效分类

\n

14.5.5IEC 61508

\n

14.5.6安全完善度水平

\n

14.5.7出现需求时的失效概率

\n

14.5.8每小时危险失效概率

\n

14.6危险安全屏障矩阵

\n

14.7安全屏障图

\n

14.8领结图

\n

14.9能量流/安全屏障分析

\n

14.9.1目标和应用

\n

14.9.2分析步骤

\n

14.10保护层分析

\n

14.10.1独立保护层

\n

14.10.2目标和应用

\n

14.10.3方法描述

\n

14.10.4分析步骤

\n

14.10.5标准和指南

\n

14.11屏障与运营风险分析

\n

14.11.1目标和应用

\n

14.11.2方法描述

\n

14.11.3分析步骤

\n

14.11.4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n

14.11.5风险OMT方法

\n

14.12风险降低措施的系统性识别和评价

\n

14.12.1强化本安设计

\n

14.12.2哈顿的10项反制策略

\n

14.12.3评价风险降低措施

\n

14.13思考题

\n

参考文献

\n

第15章人因可靠性分析

\n

15.1简介

\n

15.1.1人因可靠性分析概述

\n

15.1.2人为错误概述

\n

15.1.3人为错误概率

\n

15.1.4人为错误模式

\n

15.1.5人为错误分类

\n

15.1.6为什么会有人为错误

\n

15.2任务分析

\n

15.2.1层次任务分析

\n

15.2.2表格任务分析

\n

15.3人为错误识别

\n

15.3.1动作错误模式分析

\n

15.3.2人因HAZOP分析

\n

15.3.3SHERPA

\n

15.4HRA方法

\n

15.4.1THERP

\n

15.4.2人为错误评估和减少技术

\n


\n

15.4.3CREAM

\n


\n

15.4.4其他HRA方法

\n


\n

15.5思考题

\n


\n

参考文献

\n


\n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