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智能物联网导论

智能物联网导论

智能物联网导论

定 价:¥59.00

作 者: 吴功宜,吴英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1712176 出版时间: 2022-08-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以AIoT技术与应用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剖析AIoT概念、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力求构建出脉络清晰的AIoT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

暂缺《智能物联网导论》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教学大纲
第1章 IoT的形成 /1
1.1 IoT产生的社会背景 /1
1.1.1 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与IoT /1
1.1.2 RFID/EPC与IoT /3
1.1.3 ITU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与IoT /4
1.1.4 智慧地球与IoT /6
1.2 IoT产生的技术背景 /8
1.2.1 普适计算与IoT /8
1.2.2 CPS与IoT /10
1.3 IoT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5
1.3.1 IoT的形成过程 /15
1.3.2 我国IoT技术与产业发展 /16
1.3.3 IoT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17
1.4 IoT的技术特征 /18
1.4.1 IoT提供行业性、专业性与区域性的服务 /18
1.4.2 IoT数据主要通过自动感知方式获取 /19
1.4.3 IoT是可反馈、可控制的“闭环”系统 /20
1.4.4 IoT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 /22
1.4.5 IoT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 /23
本章小结 /24
思考题 /25
第2章 AIoT的发展 /27
2.1 AIoT发展的社会背景 /27
2.2 AIoT发展的技术背景 /29
2.2.1 云计算与AIoT /29
2.2.2 5G与AIoT /30
2.2.3 边缘计算与AIoT /30
2.2.4 大数据与AIoT /31
2.2.5 人工智能与AIoT /32
2.2.6 数字孪生与AIoT /34
2.2.7 区块链与AIoT /34
2.3 AIoT的技术特征 /35
2.3.1 AIoT“物”的特征 /35
2.3.2 AIoT“网”的特征 /38
2.3.3 AIoT“智”的特征 /44
2.4 物联网体系结构研究 /46
2.4.1 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研究的重要性 /46
2.4.2 AIoT技术架构 /47
2.4.3 AIoT层次结构模型 /52
本章小结 /53
思考题 /53
第3章 AIoT关键技术 /55
3.1 感知技术 /55
3.1.1 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55
3.1.2 RFID与EPC技术 /61
3.1.3 位置感知技术 /66
3.2 接入技术 /70
3.2.1 接入技术分类 /70
3.2.2 有线接入技术 /71
3.2.3 近场通信技术 /74
3.2.4 近距离无线接入技术 /75
3.2.5 Wi-Fi接入技术 /77
3.2.6 NB-IoT接入技术 /78
3.2.7 5G接入网技术 /79
3.2.8 无线传感网接入技术 /80
3.3 边缘计算技术 /83
3.3.1 边缘计算产生的背景 /83
3.3.2 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 /84
3.3.3 边缘云与云数据中心的关系 /85
3.4 5G技术 /87
3.4.1 AIoT对5G技术的需求 /88
3.4.2 5G的技术指标 /88
3.4.3 5G的三大应用场景 /90
3.4.4 6G发展愿景 /92
3.5 基于IP的核心交换网 /94
3.5.1 核心交换网与IP /94
3.5.2 AIoT核心交换网的组网方法 /95
3.5.3 软件定义网络与网络功能虚拟化 /96
3.6 云计算技术 /99
3.6.1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99
3.6.2 云计算的基本特征 /100
3.6.3 云计算服务的类型 /101
3.6.4 云计算的部署模型 /103
3.7 大数据技术 /104
3.7.1 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 /104
3.7.2 大数据的特征 /105
3.7.3 大数据的应用 /107
3.8 智能控制技术 /109
3.8.1 智能控制与数字孪生 /109
3.8.2 数字孪生的基本概念 /110
3.9 区块链技术 /112
3.9.1 区块链的基本概念 /112
3.9.2 区块链的技术特征 /114
3.9.3 区块链的应用 /115
本章小结 /117
思考题 /117
第4章 AIoT应用领域 /119
4.1 智能工业 /119
4.1.1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119
4.1.2 工业4.0涵盖的基本内容 /122
4.1.3 工业4.0与数字孪生 /125
4.1.4 产品数字孪生体 /126
4.1.5 数字孪生在大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129
4.2 智能电网 /133
4.2.1 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 /133
4.2.2 数字孪生在发电厂智能管控系统中的应用 /135
4.2.3 数字孪生在风力发电机组故障预测中的应用 /137
4.3 智能交通 /138
4.3.1 智能交通的基本概念 /138
4.3.2 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与发展 /140
4.3.3 智慧公路的研究与发展 /142
4.3.4 数字孪生技术在车辆抗毁伤性能评估中的应用 /143
4.4 智能医疗 /145
4.4.1 智能医疗的基本概念 /145
4.4.2 AI与医疗服务全流程的关系 /146
4.4.3 远程医疗系统与医疗机器人 /149
4.4.4 医疗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 /152
4.4.5 数字孪生在智能医疗中的应用 /157
4.5 智慧城市 /159
4.5.1 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 /159
4.5.2 数字孪生城市的基本内涵 /160
4.5.3 数字孪生城市研究的基本内容 /161
4.5.4 数字孪生城市研究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162
本章小结 /165
思考题 /166
参考文献 /167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