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国学/古籍诗部诗集曹操父子诗选

曹操父子诗选

曹操父子诗选
作 者: (三国)曹操、曹丕、曹植撰
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诗集 作品 中国 三国时代 选集

内容简介

汉末建安峙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  诗自三百篇以来,曾经历了楚绯、汉乐府民歌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其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汉朝辞赋盛行以后,文人崇赋而轻诗,文人诗作者不多,“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钟嵘《诗品》)。到了汉末建安则忽然改观,诗坛上涌现出大量作家,其中曹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足这俐时期的重耍代表。他们而对着极度动乱的社会现实,不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写出不少反映社会现实,富有峙代气息的作品,打破了汉代诗坛的沉寂局面,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划时代的里程。而曹魏父子则是这个时代的开山祖帅,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写出许多动人的诗篇,开创了建安新诗风,深刻而富有创造性地反映了那个动乱的时代,表现了他们积极进取,要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使作品充满了新的气息,新的格调,新的精神,形成了诗歌创作“彬彬之盛”。(钟嵘《诗品》)  汉末建安时期,是一个极动乱的历史时期,处在这一时代的作家,他们深感各种社会矛盾在激化,从而产生改变这种状况的政冶理想。这种理想表现在创作上,就构成建安文学“慷慨而多气”(《文心雕龙。时序》)的独特风格,即所谓“建安风骨”。曹魏父子是这个时代的先驱者,不论在政冶上,或在文学创作上都处在领导地位,而他们的诗“志深而笔长”,“慷慨而多气”,语言精练质朴而富有文采,代表着建安文学的主流。所以曹魏父子的话最能体现“建安风骨“的特色。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建安时期又是诗歌形式多样化的一个时期。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诗歌的语言形式已从四言发展到五言。到了建安时朗,五言诗已成为文人诗的主要形式。而最能体现这一时期诗歌形式特点的又是曹魏父子的诗。他们创作技巧纯熟,不但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他们的作品中,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也无不具备。曹操的四言,曹丕的七言,曹植的五言是最富有代表性的,对我国古典诗歌形式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曹魏父子诗选》所选入的诗,计曹操十三首,曹丕二十三首,曹植五十三首,共八十九首。这些作品内容比较丰富,有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疾苦的,有表现作者建功立业的理想和志向的,有描写思妇幽怨、游子思乡的,还有幻想神仙遨游和欢宴行乐的;艺术形式也较多样化。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