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摘

世界文学宝库入门指南:这是一份可以终生阅读的书单

蒙田的魅力在于他直率,自由谈话的风格中,“简单且不矫揉造作,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一致,”他对性的问题非常坦诚。

本文摘自《一生的读书计划》,[美] 克里夫顿·费迪曼,约翰·S.梅杰 著,马骏娥 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5月 

世界文学宝库入门指南:这是一份可以终生阅读的书单

图源于网络

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

(公元1048—?)

我记得几年前一个伊朗朋友告诉我,欧玛尔·海亚姆在西方完全是作为一个诗人而著名,为此他感到很惊讶。而且他很确切地告诉我,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尤其是他的家乡波斯(现在是伊朗),他做为一个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而出名。虽然他的诗受人尊敬,但是这种诗在他那个时代,任何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可以做出来,事实上做这种诗是在特定场合即兴赋诗的能力。(在日本的中世纪,女官就具备这种能力,见清少纳言(27)和紫式部(28))。关于欧玛尔·海亚姆如何在英国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的故事,确实让人很奇怪。

开始于诗歌本身,《鲁拜集》是部短诗集,包括两组对偶句,第一行、第二行和第四行必须押韵。由于没有任何相反的理由,大多数西方读者认为《鲁拜集》是欧玛尔·海亚姆写的一首长诗的名字,但是“鲁拜”一词本身就很容易翻译为“诗歌”或者“四行诗”。爱德华·费兹杰拉德在1859年出版该诗集的译文时决定保留该题目的波斯文音译,这一举动被视为强调原著的“异国情调”的故意选择。此外,欧玛尔·海亚姆的诗现存的有近百首,都被收在传统的波斯文集中,收录进去的诗就是一个短诗集,诗集没有总述也没有复杂的结构。天才译者费兹杰拉德最伟大的一个做法是把欧玛尔·海亚姆的诗进行排列,从而成了一首连贯的长诗,并且给予其美学和哲学的力量,诗的连贯性即便存在在分散的四行诗中,也很含蓄。

我们看到的《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是爱德华·费兹杰拉德翻译的(这部著作被翻译过很多次,翻译的是很准确,但是都没有费兹杰拉德翻译的好),这部作品是一部独特的杂糅之作,是一首在波斯文基础上创造出的杰出的英文诗,它也使好几代英国读者对那个地方产生了兴趣,一个比波斯还波斯化的地方,一个到处是美酒和玫瑰的异国,美酒和玫瑰更多的存在于诗人心中而不是普通人心中。费兹杰拉德的译作《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对应于原作《欧玛尔·海亚姆》),实际上就是巴勒斯坦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所批评的“东方主义”一个典型的例子,“东方主义”即利用文学和艺术去创造一种浪漫的异国情调,从根本上讲是亚洲文化的虚假现象,代替了欧洲人心目中的幻想,亚洲也像其他国家的人们一样经历着生存和死亡,繁荣和衰败。赛义德批评让人很不高兴,不过也是事实,但也不是全部。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像欧玛尔·海亚姆这样的诗人本身就是用诗来激起一个奇异芳香并且神秘想象王国,品质被保留了,但不是在翻译中被创造。

我猜想真正读《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不是很多,但是很多人还继续引用其中的内容:“一块面包,一杯酒,还有你”(这句是从费兹杰拉德的译本里引用的,虽然很贴切但并不是很准确)。这幅画中难道没有错?伊斯兰教的一个很严格的信条对于信徒来讲要严禁饮酒(见《古兰经》24);欧玛尔·海亚姆为什么要激发人们去饮酒呢?答案就在于伊斯兰教(在我们这个时代,除了一些极端的基督教信徒以外,其他所有的形式都很普遍)容忍人的人类的脆弱性,虽然禁酒,但是一些人偶尔也会喝点,即便如此,他们灵魂的命运还是一如既往的掌握在独一无二、无所不能的真主手中。在传统的伊斯兰世界里,美酒和诗歌的确存在源远流长的关系。奥托曼的苏丹们将咖啡馆严格定义为产生政治异议的温床,但是允许小酒馆们在不扰乱秩序的情况下开业,那些对社会无害的诗人可以光顾(还有一个非常虔诚的假想,诗人常常用酒来比喻自己沉醉于浪漫中,甚至是神圣的爱情,实际上他们本身一口也不喝)。所以欧玛尔·海亚姆用酒、爱情和玫瑰花来陈述一个深刻的主题:实际上生活是充满乐趣的,要充分去享受;如果人们热爱生活,就不应该在死亡面前退缩,生或死都掌握在神的手中。

《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是一种奇迹,是一个天才诗人和一个出色的翻译家的一个杰出的合作,在时间的差异和文化的距离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波斯的数学家和维多利亚时代的东方学家一起谱写了一部诗集,在我们这个时代读起来依旧令人陶醉。

约翰·S·梅杰

米歇尔·埃伊奎姆·德·蒙田《散文选集》

(公元1533—1592)

读书计划中很多作者都比蒙田伟大,但是他表现出的人生观深深的扎根于我们中的很多人,然而很多伟大的思想只有那些学者们才感兴趣,蒙田将继续吸引普通读者的注意力。他对我们中的一些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因为提出问题而不给答案。

蒙田是现代法国散文家的先驱之一。他出生于一个非常富裕的商人家庭,他从母亲那里遗传了一部分犹太人的血统。很显然,他的家庭很富裕,在他38岁之后就处于半退休状态,隐居到家族留给他的圆塔里。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教育实验大面积普及的时期,他受的教育却是不同寻常的。他6岁的时候仅仅会说拉丁语,他告诉大家,每天早晨他都会被“乐器的声音”唤醒,乐器的声音就像是闹钟一样。蒙田学过法律,在波尔多议会下担任过地方法官,在法国三位国王统治下担任过不同的职务,晚年他波尔多市市长的职务上浪费了他部分天才,而且也没怎么发挥他的真正才能。他的真实生活蕴藏在他的《散文集》里,如果我们把那篇很长的《为雷蒙·赛朋德辩护》算进去的话,共有107篇散文。据我们判断,这些散文是他39岁隐退后到生命结束期间,不断地写不断地修改而完成的,这段时间比较安静适合学习和思考。

就像蒙田在前言中所说,他的散文不为名利,也并不是为了让别人欣赏,他只是为了描述自己,所以非常直率且毫无遮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发明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这种形式的重要性相当于内燃机的作用,但是要比内燃机更有趣。法语“essai”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实验或试验。每篇散文都是他思想内容的尝试,试图找到自己头脑中存在的想法,虽然他可能知道其他内容,至少他了解自己。

蒙田的散文和我们今天在精美杂志上读到的那些散文不一样。他的散文没有具体的格式,很少局限于明确的主题,散文里处处都有引用的经典。蒙田不仅是一个很务实的人而且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文主义者。现代读者刚开始读他的散文时可能会因为文中的障碍而烦恼。

然而,如果蒙田的作品能存在四个世纪之久,这个证据不能说明什么的话,但读者最终会被蒙田的魅力、智慧、幽默、风格以及思维观点所征服。起初蒙田是个禁欲主义者,(见奥勒留[21]),但很快发展成为一种对于人性的怀疑观点,尽管这种观点既不愤世嫉俗,也不消极。他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兴趣,但不相信任何事情。他的箴言是:“我知道什么?”他好像是天平的象征。他还是一个忠实的天主教徒,只因他生来就是天主教徒,并且死的时候也非常圣洁。他的作品影响力非常大,其趋势也鼓励了自由思想的发展。他独具特色的手势表示他不愿做判断,对此教义学家们不是很喜欢。

蒙田的魅力在于他直率,自由谈话的风格中,“简单且不矫揉造作,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一致,”他对性的问题非常坦诚,大多数人习惯了现代小说家们对于性的话题那种天真的口吻,可能会看看古代小说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蒙田也是第一位非正式的散文家,并且也是无可比拟的最出色的一位。他的技巧总是深藏不露,他描述的那个人绝不是反复修改让大家接受的人,这就是他永远的风格。蒙田写作好像是在欣赏自己,他的缺点、怪癖和愚蠢也比他的优点可爱。

读蒙田的作品时,你可以随着蒙田的思想去神驰,阅读他的文章时你会发现他写作毫无系统性,但时间还是为我们选出了蒙田的精品散文。《为雷蒙·塞朋德辩护》这一长长的文章最能反映他为自己的怀疑主义立场进行辩护。除此以外读者还可以选择下列文章,这些文章为有助你了解蒙田。

第一部:《论意图决定我们的行为》《论闲暇》《论品味好坏主要在于我们对品味的看法》《论哲学化就是学会死亡》《论想象的力量》《论习俗以及既成法的不易改变》《论儿童的教育》《论友谊》《论适度》《论吃人》《论孤独》《论我们之间的不平等》《论上古习俗》《论德谟克利特和赫拉利特》《论虚荣的精细》《论年龄》

第二部:《论我们行为的前后不一致》《论醉酒》《论实践》《论父亲对子女之爱》《论书籍》《论傲慢》《论讨厌的孩子》《论孩子于父亲的相似性》。

第三部:《论有用于荣誉》《论三种思想》《对维吉尔一些诗作的评价》《论讨论的艺术》《论经验》。

可以试试现代的译本,克莱舒曼的,唐纳德的和斯科瑞的更好,不要选卡顿的版本,过时了。

克里夫顿·费迪曼

作品简介

世界文学宝库入门指南:这是一份可以终生阅读的书单

《一生的读书计划》,[美] 克里夫顿·费迪曼,约翰·S.梅杰 著,马骏娥 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5月

作者根据多年的读书经验,精选并评介了一百三十多种古今中外世界名著,涵盖了荷马时期到现代的精华。本书用诙谐而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作品或作者的轮廓,有时强调作者的生平及人品,有时概述作品内容,有时援引权威人士的意见,更可贵的是,厘正了一些错误见解,并对一些世界大家如莎士比亚、歌德等作出新的评价。

克里夫顿·费迪曼(1904—1999),美国最受尊敬的作家和编辑之一。他是《大英百科全书》编委会成员,也是创办于1926 年极富盛名的美国“每月读书会”编委会成员。除此之外,他还是多本书的作者或编辑。他曾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基金会颁发的美国文学突出贡献奖章。1999 年他因病去世,享年95 岁,同年《一生的读书计划》(最新升级版)出版。

约翰·S. 梅杰,哈佛大学历史学及东亚语言学博士。他曾经撰写过多本有关亚洲历史及文化的书籍,同时他也是“每月读书会”的高级编辑。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