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文化

比尔·盖茨:2016年我最喜欢的5本书

我的父母有一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我把它从头读到了尾。当时可不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多的网络课程、讲座视频或者介绍各种创意和创想家的播客节目。

2016-12-16

澎湃新闻

究竟歌词能否被称为文学作品?

文学世界和音乐世界是双向交通轨道,这源于早几十年前垮掉的一代。歌词一开始打印在唱片封套的插页上,因为听众是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他们迫切渴望自己喜爱的音乐是有深度,有意义的…

2016-12-16

新快报

西方书籍最早是如何介绍中国的?

《中华帝国全志》被誉为“欧洲中国风的圣经”,出版不久就被译为英、德、俄等多种文字再版。这部书的内容囊括了中国的自然、地理、历史、社会、人文、戏剧、建筑。

2016-12-13

澎湃新闻

将文艺之道与文章之道高度统一

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2016-12-13

羊城晚报

网络时代,我们的语言变贫乏了吗

有人说,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一大影响是我们都患上了“语言贫乏症”;也有人说,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语言上的“病症”,是语言文化的“毒瘤”。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016-12-13

解放日报

中国的网文为何被部分老外热捧:胜在“落后”上

中国的网文被一些国外读者热捧,这就是新的媒介、新的生产方式,对旧媒介、旧生产方式的胜利。而中国因为自身国情而积攒的压力和动力,使得这一过程格外凶猛强烈。

2016-12-10

澎湃新闻

语文教育越来越功利,母语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现在“最好的”语文老师就像机器人,上课不漏要点,整齐划一。对语文教学的批评也集中在对语文老师的批评上。语文学科“被考试化”后,教师屈从了考试制度,从而成为替罪羊。

2016-12-06

新京报书评周刊

网络文学如何成就更多经典

网络文学精品化是经典化的一个初级阶段。一部作品在三五年内能有效转化,就能称之为精品,而经典作品则需要具备深远的影响力。

2016-12-06

光明网

碎片化快节奏的信息时代 如何做一个靠谱的阅读者

在当今时代,‘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具有解读能力的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在2000年前,还是现在,或者2000年后,都会是一个靠谱的阅读者。…

2016-12-01

人民网

只有白话没有诗是当代诗之悲哀

诗歌对生活失焦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不少诗人谋求活跃度,但他们没有生活素材垫底,也无甚深入感悟,靠道听途说,靠网络摘编,靠想象乱造,靠描红接木,你在他们的诗中,看不到“…

2016-12-01

解放日报

“自由儒学”:既不照搬西方,也不限于传统

原教旨主义儒学以拒绝西方自由为名否定现代自由,是有意以中西之间的不同,混淆掩盖古今之间的发展。“自由儒学”与当代原教旨主义儒学拒斥现代自由的态度根本对立。

2016-12-01

澎湃新闻

关于国学、儒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思考

学术界、教育界在讨论如何将国学列为独立学科时,往往要面临两个问题:“国学”这门学科是否成立?“国学”这门学科应该归于哪一个学科门类?

2016-11-28

北京日报

为何日本的“三国热”长盛不衰

《三国演义》真正登上日本文学舞台,应该始于元禄二年(公元1689年),湖南文山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经过三年时间翻译而成的《通俗三国志》的问世。

2016-11-27

澎湃新闻

先锋书店二十周年:行走在大地上的异乡者

2016年,美国《国家地理》评选全球十大书店,先锋书店是亚洲唯一上榜的书店。

2016-11-27

澎湃新闻

互联网时代,严肃阅读还有可能吗?

互联网阅读对严肃阅读具有一种“天然的敌意”。我们在手机上读书时往往被一种潜在的焦虑所强迫,总是不停地“滑动”。这种对阅读效率的追求压制了思想、趣味与美感的形成。

2016-11-25

澎湃新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