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朝对军器的管理

隋唐军事 作者:郭绍林 著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中央机构少府监下面开始设置军器监,开元十六年(728)移其名于北都,称北都军器监。北都即今山西省太原市,李渊在隋朝末年曾在这里任职,后来发动太原起兵而建立唐朝,因而升太原为北都,但不是实质性的陪都。北都军器监"掌缮造甲弩之属,辨其名物,审其制度,以时纳于武库"(《大唐六典》卷22《军器监》);下设甲坊署、弩坊署。中央机构卫尉寺下面设置武库署、武器署。武库署"掌藏天下之兵仗、器械,辨其名数,以备国用"。武器署"掌在外戎器,辨其名数,会其出入"。(《大唐六典》卷16《卫尉寺》)

  唐代的兵器有不同的规格和种类。弓分为四种:一是长弓,用桑柘制作,步兵使用;二是角弓,用筋角制作,骑兵使用;三是稍弓,是短弓,利于近距离射击;四是格弓,用彩色丝绸装饰,仪仗人员使用。箭分为四种:一是竹箭,以竹为箭杆,其余箭亦通用;二是木箭,以木为箭杆,用于射猎;三是兵箭,箭簇坚而长,用于穿透铠甲;四是弩箭,皮羽而短,用于射击坚硬的东西。刀分为四种:一是仪刀,前代叫做御刀、长刀,以金银装饰,仪仗人员使用;二是障刀,用以遮隔敌人,屏障自身;三是横刀,又叫佩刀,随身佩带备用;四是陌刀,又叫长刀,步兵使用。矛又叫枪,分为四种:一是漆枪,是短枪,骑兵使用;二是木枪,是长枪,步兵使用;三是白干枪,北衙禁军(如羽林军)使用;四是扑头枪,南衙禁军(如金吾卫)使用。甲即铠甲之类,分为十三种:一是明光甲,二是光要甲,三是细鳞甲,四是山文甲,五是乌锤甲,六是白布甲,七是皂绢甲,八是布背甲,九是步兵甲,十是皮甲,十一是木甲,十二是锁子甲,十三是马甲。明光、光要、细鳞、山文、乌锤和锁子等,都是铁甲;其余顾名思义,是用布帛、动物皮或木料制作的。弩(nǔ)是利用机械装置远程射箭的大弓,分为七种:一是擘张弩,是小弩,步兵使用;二是角弓弩,骑兵使用;三是木单弩,四是大木单弩,五是竹竿弩,六是大竹竿弩,七是伏远弩,这几种形制大、功能强、射程远。此外,还有盾牌、铁蒺藜(铁刺)、棒、钩(牵引敌船的器具)等等。

  以上军器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禁兵器,有甲、弩、矛、槊(shuò,长矛)、具装(全副铠甲)等。禁兵器不允许私人保存、制造、携带、交易。凡是私人拥有矛或槊者,要判处一年半徒刑。拥有弩一张,判处两年半徒刑。拥有甲一领或弩三张,判处二千里流刑。拥有甲三领或弩五张,判处绞死。如果私自制造禁兵器,比拥有该种类的判刑再加一等制裁;制造未成,减二等处分。如果保存不是自己制造又不堪使用的半成品,处以杖刑一百。另一类是普通兵器,有弓、箭、刀、盾、短矛五种。一般地说,普通兵器允许私人保存、制造、携带、交易,但在京师这种敏感、繁华的地方,禁止这样,尤其是安史乱后社会动乱加剧,禁令更为严厉。

  贞元元年(785),唐德宗下了《禁私家藏枪甲诏》,说:"枪甲之属,不蓄私家,令式(国家颁布的法令、章程)有闻,宜当遵守。如闻京城士庶之家,所藏器械,宜令京兆府宣示,俾纳官司,他如律令。"(《全唐文》卷52,《唐会要》卷72《军杂录》)贞元十四年(798),唐德宗下诏说:"乡贡武举,并应百只箭及三十只箭人等,今年宜权停。"事情的原由是这样的,谏议大夫田敦奏对说:"兵部武举每年常数百人,挟持弓矢,出入皇城间,恐非所宜。"唐德宗大吃一惊,因而下诏取缔。唐代崇文鄙武,"其实武举者每岁不过十人,时议恶敦虚辞,辄乱旧章,以图称旨"。(《唐会要》卷59《兵部侍郎》)既然是"称旨",当然主要是皇帝的意图,是连十来个人携带普通兵器来京师参加国家举办的考试都不允许的。

  元和元年(806),唐宪宗下诏说:"京城内无故有人于街衢中带戎仗及聚射,委吏执送府县科决。"大和元年(827),唐文宗下诏说:"如闻京城百户,多于坊曲习射,宜令禁断。"大中六年(852),唐宣宗又下诏说:"坊市诸车坊客院,不许置弓箭长刀。如先有者,并勒纳官。百姓所纳到弓箭长刀等,府县不合收贮,宜令旋纳弓箭库。"(《唐会要》卷72《军杂录》)

  盗窃兵器,无论普通兵器或禁兵器,私用或公用,一律加以惩处。凡是盗窃矛、槊者,判处两年徒刑;甲一领或弩一张者,判处两千里流刑;甲三领或弩五张者,判处绞刑。凡是盗窃官府所保存的普通兵器或旌旗、幡帜者,判处杖刑九十下。如果盗窃守卫宫殿专用的兵器,比盗窃其它地方的同样兵器加重二等处分。如果在行军或宿卫的任上,盗窃兵器用于执行军事任务,则减轻二等处分。

  关于以禁物度关的处理,规定以禁兵器私度关者坐赃论,赃轻者从私造、私有法处分。如果携带甲一领私度关,判处两千里流刑,不从私有法,即不计赃而断;携带槊一支私度关,估赃价值绢三十匹,判处两年徒刑,从坐赃论,不计槊为罪。如果越度沿边关塞,将禁兵器私下提供给外族,则处以绞刑;提供不果,减三等处分,改为两年半徒刑。

  国家以军器问题治罪,可以王毛仲为例。他是高级军官,担任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内外闲厩兼知监牧使。他曾私自"索甲仗于太原军器监"(《旧唐书》卷106《王毛仲传》),被太原少尹严挺之揭发。唐玄宗怀疑他要造反,但不便于公布这桩尚未明朗的事情,于是找别的事为借口,把他贬逐南方,途中赐死。

  军器还有其它物资。军鼓,分为三种:一是铜鼓,二是战鼓,三是铙(náo)鼓。与军鼓配套的金属乐器分为四种:一是金錞(chún),圆锥形,上大下小,鸣之以和鼓;二是金镯(zhuó),是钟形铃铛,鸣之以节鼓;三是金铙,是无舌铃铛,鸣之以止鼓;四是金铎,是大铃铛,振之以通鼓。"兵战击鼓以进之,击金以止之。"(《大唐六典》卷16《卫尉寺》)彭排,分为六种:一是膝排,二是团排,三是漆排,四是木排,五是联木排,六是皮排。"彭"即"旁",彭排者,"在旁排敌御寇也"(《大唐六典》卷16《卫尉寺》),即大盾。它们用不同材料制作,以材料命名。军旗,因其上面的奇禽异兽花纹图案而分为三十二种,分配给十六卫使用:一是青龙旗,二是白兽(即白虎,避唐高祖祖父李虎名讳改称)旗,三是朱雀旗,四是玄武(龟蛇)旗,五是黄龙负图旗,六是应龙(带翅膀的龙)旗,七是龙马(瑞马)旗,八是王马旗,九是凤凰旗,十是鸾旗,十一是鵔鸃(jùnyí,锦鸡)旗,十二是太平旗,十三是麒麟旗,十四是飞麟旗,十五是飞黄(神马)旗,十六是駃騠(juétí,良马或骡子)旗,十七是白泽(神兽)旗,十八是五牛旗,十九是犀牛旗,二十是金牛旗,二十一是兕(犀牛类野兽)旗,二十二是三角兽(灵兽)旗,二十三是角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多种外国语言的瑞兽)旗,二十四是吉利(疑为吉光,神马)旗,二十五是鹿蜀(野马)旗,二十六是驺(zōu)牙(又名驺虞、驺吾,义兽)旗,二十七是黄鹿旗,二十八是白狼旗,二十九是赤熊旗,三十是辟邪(形似狮子身带翅膀的神兽)旗,三十一是苣文(火炬形花纹)旗,三十二是刃旗。军袍以助军威,分为五种:青袍、绯袍、黄袍、白袍、皂袍。大角,乐器,吹奏以集合队伍、烘托练兵的气氛。纛(dào),大旗,皇帝巡幸,出兵征讨,仪仗队、军队每百人置一纛,在队伍前面高举引导。钺斧,皇帝命将出征,授之作为权力象征。还有铁盂,即用于烹饪的铁锅;水斗,即用于汲水的器具。这些军用物资同具有杀伤性功能的兵器有区别,伪造、盗窃意义不大,因而国家不像对待兵器那样以刑律严加制裁,上面提到盗窃官府所保存的旌旗、幡帜者,仅仅判处杖刑九十下而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