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商军(1)

经营天下的湖南人 作者:徐志频


  1
  
  做人要象个人,做官不可象官;当官不一定要花钱,不花钱绝对当不成官;人不能把钱带进坟墓,钱可以把人带进坟墓。这就是死在136年前的一等毅勇侯留给今人的“官钱学”宝典。今天看当年将官场越搞越像棺场的曾国藩,许多人照拿他做“官学”厚黑家,不知他的“钱学”更藏了几多曲尽人情的奥秘。
  
  不因言废人,客观地说,从王船山学生,到湖南人先生,曾国藩是近代湖南人的第一座峰。到底雪峰、韶峰,还是祝融峰?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后来湖南人将他当了祖师爷。毛泽东说:“曾左,吾之先民;黄蔡,邦之模范”。于他心中,曾左并列,开天辟地,曾国藩实打实第一祖师爷,左宗棠不掺假第二把交椅。
  
  湖南人第一祖师爷起先不是剃头匠,不是坊间屠夫,不是卖国贼,是继船山先生之后的书生。用唐浩明话说,曾国藩学位还不低,相当于今天博士后。
  
  但曾老先生居然成了军人,以致百年而后,人每提曾国藩,言必称湘军,这就实在是一大奇怪。当然不是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反被兵打死”,实在“秀才成了兵”,这步跨得太宽。
  
  陈独秀很敏感,他最早发现这事有点悬乎,是以说:几十年前曾国藩、罗泽南等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战”的书生!言外意很明白:真没想到,曾国藩文弱书生一个,竟还能打仗,打起来居然那么厉害!疑惑声里,饱含赞叹。
  
  陈独秀说完之后,湖南书生创湘军,湘军产官僚,人们就开始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平常到手无缚鸡力的书生不弃笔提剑换袍,那才奇怪。可见习惯会让人麻木。但穿透历史风云,回到从博士后丢掉毛笔,操起枪炮那石破天惊的一刻,我们分明看到,从王船山起义大获全败,湘军横空出世,纯属偶然。
  
  明末世俗社会萌芽,帝国集权去掐芽苗。失去了芽苗成树那郁郁葱葱的彼岸,中国这艘船被西风吹得搁浅了,沉闷哼上一声,没能开动,却一脸茫然,原地打圈圈。
  
  1851年,太平军兴,1853年,湘军崛起,狭路相逢。清廷漏船还遭夜雨,就更让人意外。湘军大难不死,既偶然又意外。更偶然的意外,则是站上历史的肩膀,我们惊讶地发现,被人云亦云叫了百五十年,湘军的名词,实在流于表面;走近仔细一看,湘军的帽子,原来戴偏了脑袋。
  
  我们可以看到,对曾国藩真正做到准确且具备历史深度的概括,正是商军。
  
  商军首先是帮没有主义的人,是一旅打仗为发财的军队。
  
  2
  
  “天下惟器”首先被粗俗地表达成“天下惟钱”。“攻南京,发洋财!”这句颇富煽动性的话,类似今天地产广告,正是国藩牌湘军的冲锋号令。稍一想象,当年数以十万计的兵,举枪架炮,呐喊同一口号,抢钱杀人,但见尸横阵地,血流漂铁,场景午夜惊魂。
  
  曾国藩因此获得“曾剃头”和“曾屠户”两顶高帽子。
  
  于今,百五十年过去,杨家滩的百姓,还恐惧这句话。据说现在南京小孩只要夜哭,妈妈说句“曾剃头来了”,小孩马上不哭。效果等于“国藩牌儿童止哭药”了。
  
  借后来话说,“攻南京,发洋财!”乃是国藩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口号虽然粗俗,道理十分明白:“攻南京”是手段,“发洋财”是目的。遥想战前动员,每次大约都是曾国藩上台问:小的们,老乡们,勇士们,打仗为什么?
  
  台下在放开喉咙吼:老大,抢钱!发家!致富!
  
  曾国藩捋着胡子,嘿嘿猫笑几声,满意颔首,发号施令,调兵遣将。
  
  据史,1852年,曾国藩在家守母丧,时太平天国已席卷半个中国,清廷上下慌成一团,既调八旗、又集绿营,全心全意来对付,但每次出兵,不是大获全败,就是有去无回。咸丰老头瑟瑟发抖,急得不行,连叹如何是好?曾国藩抓住机会,一出山就发布宣言,抢占道德制高点,称“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他发动知识分子也掺合进来帮忙。
  
  今天看到这些,曾国藩真吃了豹子胆。国家正规军都屡战屡败,兵死如草割,他搞的团练,连民兵都不如,居然也敢当急先锋。这种冒险精神,首先换来屡败屡战。
  
  湘军起点跟王船山早年义军一个模子,都是师徒、亲戚、好友等乱糟糟人际关系临时搭帮搞的,一伙散兵游勇,天不管、地不收,哥老会、黑社会,皇帝老儿不知道。湘军领头的大将,跟洪秀全起点也差不多,多是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读过孔孟之道,科举每考每败,读书求荣的路基本上是黑了,他们抓住湘军的旗角,作猎取功名富贵的最后那根稻草。
  
  今天比较着看,曾国藩带兵打仗水平,比起王船山已大有进步,但不能及毛泽东十分之一。
  
  湘军不是红军,既不听话,又要乱来,货真价实的乌合之众。曾国藩将大家邀集起来,也无长远计划,是当天兵杀天人,前程后事两茫茫。但既已乌合,先得活命,吃饭、穿衣、工资,统统靠自己解决。
  
  曾老先生一介书生,不是工头,没开煤矿,哪来本钱?只好利诱。劫财掠物无罪、封官赏爵有功,打得死人就是硬道理,他只能这样鼓舞士气。但能将一帮铁血男儿往死里诱的刺激,一是金钱,二是美女。是以湘军口号,就是:攻南京,发洋财!外加“抢美女”。即“枪杆子里面出美女!”
  
  曾国藩貌似道德文章,骨子里既爱官位,不忘关爱美女。据史,1862年,韩正国访得一湖北籍陈姓女子,介绍给曾国藩当了小老婆。之前,曾国葆介绍过两次:第一个“体貌厚重,特近痴肥”,曾国藩不满意;第二个匆匆一见,没了下文。
  
  电影《墨攻》今天抄用,成了“抢钱!抢粮!抢地盘!”口号野蛮,是最早的“枪杆子里面出钱粮!”这是湖南人的血性与霸蛮再往前一小步哪怕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就堕落成野蛮的直接证明。今天“直人株洲”说:读书为什么?挣大钱,娶美女!曾老头那儿抄过来的。血性与霸蛮的文明表达,通透里同是粗俗。
  
  粗俗就是力量。冒险的曾国藩,用粗俗的手段,在跟自己下一场豪赌,所以稍见胜利,他难掩内心狂喜:1854年,曾国藩自当先锋,率领湘军在湖南、湖北对太平军作疯狂反扑。12月,湘军进围九江,形势对太平天国十分不利,曾国藩以为可以灭此朝食,口号放卫星,喊成:“肃清江面,直捣金陵”。
  
  冒险家豪赌的快乐很快被证实要变成赌徒的痛苦:1855年2月,太平军猛烈反攻,放火焚毁停泊在江面的湘军大船百余艘,还夺得了曾国藩座船。曾国藩魂飞魄散,抓紧投水自杀。等被喽罗救起,仓皇逃入南昌。
  
  曾国藩的带兵手段虽不高尚,为什么湘军还都替他死心卖命?原因是他不蒙不骗,出口兑现。
  
  据史,1864年春,金陵城一破,湘军洋财梦圆,他们大喜过望,编制顿时大乱,连各营长夫也都争先恐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参与抢劫,子女玉帛,到手是财。主帅曾国荃边上看着,既不鼓励,也不阻拦,等于默认。
  
  这真是湘勇们的快乐时光,原来幸福可以从天降!老鼠掉进米仓里。湘军从上到下,人手一个大竹筐,抢到财就往筐里装。钱多到让他们手抽筋,脚发麻,胸发抖,背发沉。
  
  湘勇打下金陵,放火三天三夜(另说八天八夜)。项羽当年攻下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曾国荃才不楚人傻冒,湘军一炬,毁尸匿迹。
  
  毁尸匿迹就是贼喊捉贼,自搅混水,死无对证。
  
  这是一个旷世的奇迹:太平军曾拿下中国18省的财富,现在转眼成国藩牌湘军私产!
  
  地球村里最富,不过富可敌国。这其实是个谎言,比尔·盖茨也没能买得一国。但湘军夺下的财富,真正多得流油,“天下惟钱”,富已敌国。
  
  其时的中国,无一地人能与湘军比富,这已不需查历史帐。
  
  到这时事实明白,但百五十年来,从没人去恍然大悟,湘军原来只是个名词!说白了是个幌子。
  
  军人有军人的职责,有他们的规章,有行业的信奉,再说得形象点,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平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仗缴获要归公,有退伍工作安排,有生命保险单子。这些湘军统统没有。他们不像“军”:聚时一股风,散时一阵雨,风雨皆无常。
  
  那么,他们像什么呢?“财迷心窍”的好利之徒。
  
  军服是供抢钱时用的一件道具,军队是只供抢钱时暂住的集中营。“军”是为“钱”服务的。铁打的农民,流水的军营,大家来自三湘四水,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抢钱的梦想,走到一起来了。
  
  以战争当作发财的机会,最终实现了发财的梦想,这当然算不得纯粹军人,而成为了事实商人。湘勇在家种田,是靠流汗赚钱,湘勇打仗抢钱,是靠卖血发财。卖血发财,这叫豪赌。
  
  湘勇意在抢钱而不是作战,重在赌财而不是好义,是以:曾国藩与其说成湘军领袖,不如看作湖南军商第一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