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2(1)

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 作者:(加)明茨伯格


动态管理

我不要尽善尽美—— 我只要在周二看到结果。

让我们先来看看管理者的普遍形象—— 指挥台上的那位乐队指挥,《纽约客》漫画中那些端坐在桌边的管理精英,然后,你就会觉得这份工作总是井然有序,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但是,如果亲自观察一下工作中的管理者,你可能会看到全然不同的另一番场景:节奏繁忙、干扰不断,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回应问题,而不是发起行动。本章将描述管理活动的这些特征以及其他相关特征,如管理者如何工作、与谁共事、承受哪些压力,等等,即管理工作固有的动态特征。

我第一次对这些特征进行描述是在我1973年的那本书里。但凡在管理岗位上待过一天或者观察过管理工作的人,一定不会对这些特征感到吃惊。但这些特征引起了很多人,尤其是管理者的共鸣。究其原因,或许是这些特征挑战了管理实践方面某些根深蒂固的观点。我把这些结论展示给各类管理者的时候,他们通常的反应都是:“您让我感觉非常好!以前我还以为其他管理者都在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而我自己却干扰不断、手忙脚乱;忙不迭地掩饰混乱局面。”12

学会,领悟  毫无疑问,我说的这些特征管理者原本就已知晓,可他们为何又会做出如此反应?我的解释是,作为人类,我们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了解”事物。对于某些事物,我们自然而然就了解得非常清楚,并且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这通常是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或听到太多这类事物。而另一些事物,我们是凭直觉了解到、在实践中悟得的,难以言说。

如果我们让这两种了解方式相辅相成,就一定能发挥最佳状态。然而,在管理活动中,这两者总是互相矛盾的,它要求管理者一方面信奉管理就是计划、组织等的“神话”,另一方面应对纷繁复杂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如果想在管理实践方面大有作为,我们必须使隐藏的现实与公开的形象保持一致。这也是本章的本意所在。

管理特征,今昔对比

在本章中,我大量引用了1973年那本书中的结论,因为这些结论在随后的研究中都无一例外地得到了证实。比如,10年后,我对4位高管进行了一次平行研究,他们中的3位来自于同一行业。科克与奥尔德里奇两位高管报告说,他们与研究结论“惊人地相似”,并且认为我最初的结论“无懈可击”(1983:977)13。在以后的篇章中,我会引用当初的一些研究成果,结合后来我在29天中所做的研究,来阐明这些管理特征。14这些特征包括:

* 管理的快节奏

* 管理活动的短暂与多样化

* 管理工作的支离破碎和时断时续

* 行动型

* 喜好非正式和口头交流的形式

* 管理的横向特征(与同事和同伴的合作)

* 管理工作中的隐性控制而不是公开控制

在上一章中我们注意到,管理的基本流程并未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太大的变化,而管理的特征或许是变化最小的。在本章的最后,我将讨论对管理影响深远的一个因素:新兴的信息技术(IT),尤其是电子邮件的发展。我的结论是,信息技术并没有改变管理工作,而是进一步增强了这些长久存在的特征,常常使管理工作变得岌岌可危。

随着讨论的进行,我还将列举与这些特征相关的各种难题,随后在第5章中逐个进行探究。

传说:管理者是深思熟虑、井井有条的规划者

在我们的脑海里,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通常是这样的形象:整天端坐在办公室里,深思熟虑,运筹决策,并且会系统地规划未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但却没有一丁点根据来证实它。

事实:各种研究表明,管理者总是马不停蹄地工作,其活动的特征是短暂、多样化、支离破碎、时断时续。他们是坚决的行动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