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充斥于银屏的“好战”言论

再见吧,美国 作者:(日)大前研一


如今那样的美国到哪儿去了呢?这几年,看看美国的电视节目,所有的节目和广告中,都充满了一种“好战”言论。

例如在一个讨论节目中,嘉宾一出场就猛侃一通,而台下公众的掌声和口哨声则使得嘉宾更来劲。

2003年纽约发生了大停电事故。在尚未搞清停电原因之际,电视节目就开始讨论:“美国应与加拿大分道扬镳”,因为“纽约的电网与加拿大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还有人提出“纽约不应与加拿大共用一个电网”。

实际上美国东北部如果不用加拿大的水电,其电压就会降低。因为那里不允许在自己的土地上建造发电厂。恰恰加拿大有的是水电,不用白不用嘛。

尽管如此,这样的电视节目却公然播出,加拿大人也能看到该节目。从原先美国的外交平衡感来说,这样的情况是不该发生的。

另外,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当时CNN的金融节目主持人鲁·达布斯便公然在节目中力挺布什,并斥责反对美国开战的德国和法国为“狗屁”。这一说法招致观众的一片反对声,但主持人却一点儿没有认错的架势,还叫嚣:“我哪儿讲错了?”

过去的美国对不同的声音能显示一种宽容的态度。但在“9·11”事件后,美国对反对声却充耳不闻了,并且还不让发出这样的声音。这是一种非常粗鲁的做法。

连广告也充分反映了这一姿态,动辄就是:“你上当了!”“你根本没注意到!”这类表述。广告主就是在煽动观众的不安情绪,并利用这一情绪来推销其产品。也就是说出现在银屏上的内容,都是在煽动观众,这么一来这类节目和广告就更加大行其道。这样美国人的“人格”发生变化也就不足为怪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