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的辉煌与尴尬(2)

营销突围策略 作者:丁兴良


2 在价格上

第一,中国制造向来价格实惠,大宗工业品的价格,依托于国内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产业规模优势,依然低于同类国外产品。通货膨胀和人民币的汇率变动使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制造业的利润变得薄如蝉翼,甚至赔本生产。在此之前,制鞋业的利润为7%~10%,可能现在只有4%~7%了,原来利润只有2%~5%的企业,现在基本上没有了利润,原来不赚钱的企业现在已经倒闭了。第二,成本的持续上升,而出口价格也摇摇欲坠。这对于中国制造业是雪上加霜,许多国际订单已经转移到成本相对低的东南亚国家。

不仅如此,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连锁反应,直接影响到我国大多数出口小企业的生死存亡,已经有一些企业破产倒闭。这一系列的因素摧残着我国的制造业,使其不堪生存压力,而仍然要忍辱负重。中国制造业一方面在持续快速地开采掠夺国内资源,一方面却难以拿出利润或者其他东西回报给社会。这也是中国制造业的尴尬所在。

正泰的骄傲

正泰曾经是电气制造业中的一个颇具规模的“小弟”,但近10年来,正泰在技术能力上的积极投入却意外地找到了一些“有地位”的感觉。

在民营电气设备制造领域,正泰自然是一根标杆,但与专利申请数相比在全球排名第四,仅次于松下、飞利浦和西门子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科技,正泰在研发和专利申请上的投入还需要很大的提升。

正泰在2006年4月作出决定,起诉其竞争对手施耐德侵犯正泰某项专利技术——这是施耐德经常在欧洲对正泰做的事儿,其目的有时候是为了知识产权,有时候是为了拖延正泰在当地市场的进入时间。懊恼的正泰终于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经过近半年的审判,正泰终于赢了这场官司,并最终获得了破纪录的3 348亿元损害赔偿费的裁决。

这件事带来了戏剧性的效果。而在正泰与施耐德的案子审判期间,正泰在非洲一次性中标4000多万元,其中就有8台220 kV和6台110 kV的高压变压器。后者虽然是正泰已经跟了许久的案子,但没有人能够否认“正泰能与老牌跨国公司叫板”也是促成因素之一。

我国加入WTO这几年里,我国的制造业以及工业品行业,以超常的速度在全球的经济版图上不断刷新着纪录,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并且备受瞩目。正因为这样,聚光灯下的主角总是格外地被关注和被挑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