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的辉煌与尴尬(1)

营销突围策略 作者:丁兴良


一、“中国制造”:值得骄傲的辉煌成绩

大多数外国人都对中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与期待。除了北京、故宫、长城等外国人十分熟知的名词外,近年来大部分外国人还会提到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词:中国制造。

对研究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多数经济学家来说,他们都愿意研究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现象:中国制造。

当然,最明显的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都会用到有MADE IN CHINA标志的产品。从工艺品到童鞋,从打火机到纺织品,中国的制造业向世界铺天盖地袭来。中国的企业家充分利用劳动力、原材料资源的优势,并借助入世带来的巨大商机,利用智慧与勤劳,在制造业的发展上有了史无前例的突破。中国制造给世界的贡献

中国制造给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15年来,中国的GDP增长7倍,进出口贸易增长10倍,外汇储备增长70倍。

200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

中国经济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15%),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则接近1/3,远远超过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贡献。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制造业。

中国制造的崛起,是世界经济崛起的一部分。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在继续保持快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市场化程度、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中国制造推动下的各经济体良性互动的世界经济发展局面,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发达经济体“一统天下”的格局。它也顺应了世界经济走向多极、欠发达经济体改变自身命运的客观需求。

2008年联想集团进入《财富》杂志全球500强的榜单,这在中国制造业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联想上榜并非偶然,这首先取决于中国制造企业多年来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制造业发展势不可挡。从个头小巧的快速消费品,到做工精致的工艺品,再到金额巨大的工业品,无不彰显中国制造业的力量与潜力。当80项“中国制造”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出现在报纸与各大媒体上时,是值得国人自豪的,如表1 2所示。表1 280项“中国制造”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产品/指标产量占世界份额电扇7661万台50%以上照相机5514万台50%以上电话机9598万台50%以上收录机2 4亿台70%微特电机30亿台60%青霉素2 2万吨60%人造金刚石10亿克拉60%以上稀土材料9万吨70%以上缝纫机865多万台50%拖拉机210万台83%集装箱153万TEU83%金属打火机接近6亿只80%以上……二、“中国制造”背后的尴尬

我国的制造业是否渐渐走入冬季?是否寒冷萧条而不再拥有生机?在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力量下,我国的制造业,从小商品到工业品,都弥漫着尴尬的气氛。中国制造究竟如何在尴尬中艰难存活呢?这就要从制造业本身状况加以分析了。

1 在产品上

从产品上分析我国的制造业如图1 2所示。

图1 2产品上分析第一,中国制造的产品,确实物美价廉,但质量不够稳定。

中国制造由于其历史发展的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因素。例如,生产设备的欠缺、劳动力素质的问题、技术与生产经验、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以及人文等方面,使中国制造的产品与外国人的认可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从而造成了双方在产品价值上的巨大差异认识。

第二,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制造存在偏见,进而对中国制造商品恶意阻挠和围剿。

第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作祟。

中国是玩具的生产大国,约占全世界市场份额的70%。针对玩具含铅事件,2008年4月,质检总局调查发现部分出口玩具用漆中存在铅超标现象,并认为应该召回。但目前我国玩具产品80%是贴牌(OEM)生产,绝大部分是按外国进口商要求和设计生产的。因此,玩具的质量问题也反映出设计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玩具含铅部位集中在眉毛等微小部件或部位上,但若因此就认定中国制造全部不合格也是不公平的。因此,“中国产品威胁论”或对中国产品进行“妖魔化”是不准确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新的表现形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