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节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1)

营销突围策略 作者:丁兴良


第六节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蜕变

一、“MADE IN CHINA”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1 “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骄人的业绩无法掩饰繁荣背后的杂音。“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隐忧时时提醒我国政府、企业。人们不断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制造的优势地位还能保持多久?

2 不挣钱的“中国制造”

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中国制造低价的主要支撑。许多国际知名品牌都将生产订单交给中国企业。据说耐克公司把60%以上的运动鞋生产放在中国,世界十大名牌衬衫的订单大多数也都交给中国企业。然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虽然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生产订单,但执行这些订单的中国生产厂家最终能获得多少利润呢?

中国制造业的残酷现实

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儿童玩具,商场的零售标价是100美元。这种玩具的设计商和经销商都是美国公司,生产商是中国企业。玩具设计定型后,美国公司将订单给了一家香港贸易公司,每件的价格为50美元;香港贸易公司转手将订单交给中国一家外贸公司,每件的价格为22美元;这家外贸公司再向广东和江苏的两家工厂订货,每件的价格15美元;包括人工和原材料,工厂的生产成本是12美元;美国公司拿到玩具后,以每件82美元的价格卖给商场。粗略计算一下,中国生产企业的毛利润是每件3美元,中国外贸公司的毛利润是每件7美元,香港贸易公司的毛利润是每件28美元,美国公司的毛利润是每件32美元,商场的毛利润是每件18美元。

在这条产业链中,我国大陆地区的生产商和外贸公司总共才获得了每件10美元的利润,只有商品零售价的10%,而其余的90%都被海外商人拿走了。

不仅如此,近年来,许多中国厂商为了保住美国市场,都采取了先付货、后交钱的方式。有的美国零售商和中间商在交货半年后才付款,甚至在货物售出之后才付钱。这等于把库存转移给了生产者承担。 3 “凑合”的质量观

国内很多企业厂商都有这样一段经历。厂里从国外引进了一套设备,虽然设备的价格不菲,但国内有原材料和必要的工具等,产品仍然有竞争力。当时他们和国内的原料厂商接洽,厂商表示自己的产品肯定没有问题,然而,当他们开工之后却发现,与美国、韩国同样型号、同样标准的原料,国产的质量却根本无法保证,而且工具也达不到要求,没办法他们只好改为进口,可是产品的价格却大大提高了。

在与很多企业老板的聊天中,我们发现国内企业最要命的一个问题就是“凑合”,特别是那些中小型加工企业。

我国企业的观念

美国、日本的企业,客户定的质量是五级标准,他们就要达到六级水平。而我国企业往往是你要五级,我就比四级好一点,勉强合格就行。这种理念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产品升级。而当欧美制造业的大企业不断向我国转移时,我国企业仍然停留在自己与自己竞争的水平上,仍然用凑合的态度来对付客户。这就是我国很多企业的观念导致的结果。

产品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原因。中国制造业效率不够高,严重制约了质量的提升,而质量不高附加值就少,又很难增加利润,也就更没有钱投入研发去提升质量。许多企业就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中。

4 是车间不是工厂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制造生产大国,但由于缺乏技术和品牌等深层次竞争资源,中国制造业只是世界制造生产链中的重要“车间”,离“世界工厂”还有一段距离。

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中国企业只处于中低端,从中国的综合国力、制造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特别是拥有的自主核心技术看,与世界经济史上被称为“世界工厂”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事实上,我国生产的很多关键部件都要用他人的品牌,“中国制造”根本无法与一些西方国家的品牌相匹敌,只好进行“贴牌”生产,只给自己创造了1%~2%的利润。

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神龙富康、东风雪铁龙都是中国制造,但是法国人从来没有把技术传给中国人,更换一个螺丝钉还要交给法国人,全部技术细节控制在合资企业里,中国制造不可能孵化中国技术。而对中国彩电业来说,纯平玻壳、电子枪等关键零部件还要依赖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生产企业赚取的只是“加工费”,得益甚至还不到商品价格的10%。

没有在国际市场叫得响的自主品牌,成了“中国制造”的软肋,成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桎梏。多年来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使西方客户形成了“中国货就是低质、低价商品”这样的固定概念。一些传统老品牌逐渐萎缩和消亡,新民族品牌诞生得艰难缓慢,使大多数中国产品只能挂着他人的牌子出口,企业只是替人家做“洋打工”。

5 中国制造的真正内涵

对于中国经济界而言,从2007年开始,他们所要面对的是一个进入世界竞争范围内的“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概念将在全球范围内和全球经济实体中唱响,也会有更多的问题伴随着“中国制造”四个字而来。当然我们所说的“中国制造”不仅仅指一个产品的现实性制造,更多包含“中国制造”的理念、“中国制造”的精神,这是我们这次评选要着重阐释和诠释的。“中国制造”的精神就是实实在在的精神。“中国制造”是一种精神,是中国融入世界趋势的一个代名词。我们曾经说的“Made in Japan”,并不代表某个具体产品是日本人生产的,而是日本的产业文化和经济渗透能力进入世界之后一种彰显形式,现在“中国制造”正在承担和继承这样一个地位。

二、中国制造的危机

现在,中国制造业已经形成较大规模,但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国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所必需的重大设备还要依靠进口。中国正面临着怎样真正成为世界制造基地,而不再是生产加工中心的严峻挑战。如我国东莞已成为世界电脑资讯产品制造业重要基地,占全球市场的较大份额,电脑整机所需零配件95%以上可在东莞配齐。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地区已成为中国承接世界制造业向外转移的重要基地。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的制造业大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中国制造”产品因质量、技术含量和价值量太低而导致其国际竞争力不高,如图1 8所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