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第一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多渠道融资(5)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作者:张朝元


但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许多企业对融资工具了解甚少或利用不善,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于融资方面的知识和方式根本不熟悉,在他们的头脑里往往只有简单的融资理念,融资视野较为狭窄,每当资金短缺时,只能想到银行,较少想到利用其他工具和渠道进行融资,或者对银行贷款以外的融资方式风险有较大担心;有的企业管理者对融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运用这些融资工具就没有思路,在融资过程中做了许多无用功,浪费了时间和资源;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已经掌握了相当的融资知识,也有一定的实际融资操作经验,但对于如何充分利用企业和外界资源,达到最佳融资操作效果还缺乏充分的认识。

事实上,除了银行贷款和上市以外,还有许多融资工具可以供中小企业选择。中小企业应积极学会利用新的金融工具,根据企业自身的风险和成本综合考虑,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有效地拓展融资渠道。

企业的融资方式可从融资主体区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可以区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从企业获得资金性质上讲,也就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内源融资是企业依靠自有财产投入来满足发展及投资需求。在企业内部通过自有资金、留存收益、折旧计提、闲置资产变现、应收账款转让、国家资金扶持(减免税及国家补贴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它是企业原始积累的主要部分,形成于企业内部,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是企业融资时最先考虑的方式,也是构成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源融资的数量多少,主要取决于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在我国企业财务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除了国家扶持资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究竟有多少内源融资很难准确核算,但内源融资对于企业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资产负债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在企业内部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时,中小企业自然将目光投向外部,向外部筹集资金,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投资,它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等特点。与内源融资相比,虽然外源融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但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外源融资将成为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也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及其决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个新企业的建立初期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当企业得以生存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则可以利用外源融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当企业资产规模、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往往会通过融资成本的比较选择一种更高层次的内源融资方式。就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者的关系来说,当一个企业的投资总规模超过企业所有者股权和内源融资时,就必须从市场融入资金,进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企业最基本的融资方式,企业之所以可以进行外源融资,取决于企业内源融资的规模和比重。外源融资则是企业进一步扩大发展的融资方式,它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现金流量、实际的经营效益水平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

第二层次可以将外源融资划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资金的供应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债券或股票)直接形成债权股权关系的金融行为。直接融资可以是股权融资,也可以是债权融资。在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是直接的股权融资,而在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企业债券是直接的债权融资。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直接面对最终的出资人,资金通过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金融市场直接流入企业。

间接融资则是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中介机构获得资金的融资行为。间接融资中最为常见的是商业银行贷款,即储户的剩余资金通过银行贷给企业,银行在中间扮演了典型的中介金融机构的角色。间接融资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融资行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