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投资与投机的概念(4)

短线赌钱与长线赌命 作者:何之


“投资者”、“投机者”或“投入者”?

从以上三方面情况看,我们不能根据主观动机、决策方式以及预先估计的风险程度来区分投资与投机。

至于格雷厄姆的“投资是一次成功的投机”(有人进而推理出“投机是一次不成功的投资”)的说法,我更多地把那视为一种风趣的调侃,而不是一个正经的命题。因为有太多的“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意味。我相信投资就是投资、投机就是投机,两者的区别就像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区别一样清晰可辨,你总不能说“失败的男人就是女人”或者“失败的女人就是男人”吧。当然,投资与投机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这也不奇怪。男人和女人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譬如他们都属于一个笼统的概念:“人”。我在想,有什么概念能够把“投资”与“投机”概括起来?大概只有一个词:“投入”——无论“投资”还是“投机”,都是以“投入”为最初形式的。我后来发现这个词很好,我刚开始炒股票的时候,没有弄清楚自己究竟是“投资者”还是“投机者”,于是我管自己叫“投入者”。其实,很多的股民辛苦了很多年,最后发现自己真的只是一个“投入者”。

此外,有人根据完成交易的时间跨度(一买一卖之间所花费的时间)来区分投资和投机:长线持有通常被认为是投资,短线炒作则被认为是投机,这样的区分方法仍然没有意义。我在后面将专门谈到很多情况下,如果从赌注的大小看,长线持有者其实比短线炒作者要赌得大很多!

投资与投机的新的定义

看来,我们需要给投资与投机重新下一个定义。

我们先来看一个典型的投机的例子:17世纪荷兰郁金香球茎。这个被称为“郁金香狂潮”的事件如今已为多数人所熟知,但是,我敢说,30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它的认识至今仍然不够充分。吴敬琏老先生在2001年年初曾经提到过它,希望人们重新温习一下那个风暴的某些情节,也就有这个原因。

那场风暴的具体情况无须赘述,我只提几点与我后面的分析有关的情节。

首先,当初人们交易的对象是郁金香的球茎(也就是种子,一种像洋葱头一样的东西)。

其次,当郁金香被赋予某种神秘、神奇的禀性的时候,它的种子的价格扶摇直上三千里,涨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据说在最疯狂的阶段,一个球茎的价格足以在阿姆斯特丹最好的地段买一套房子,更有郁金香迷愿意以一个酿酒厂的代价去换取一个罕见的种球。

第三,整个郁金香狂潮在荷兰全国范围内持续了40多年。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跨度了。一场疯狂的炒作可以持续这么久,意味着什么?我感觉是意味深长,但人们似乎并没有真正理会其中的涵义。

“郁金香狂潮”的结果是惨烈的,整个国家的经济几近崩溃。今天看来,那些人的那些行为,简直就是疯了,而且,可以说,当时整整一个国家的人都疯了!不可思议吧?更加不可思议的是,翻开历史一查,那样的事情非但不是绝无仅有,而且还以比较高的频率反复发生,只不过在形式、内容、程度上各有不同而已。

别的不说,在我们国家,大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过一桩非常相似的事情。年纪大一点的人都会记得,什么事情?“疯狂的君子兰”事件,“郁金香狂潮”的翻版,只是规模要小一些。当年,好象是从东北长春开始,然后迅速蔓延至各地,人们疯狂炒作君子兰,那东西的价格曾经被炒到了什么程度?当时,城市职工人均月收入不足百元,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卖到十几万元!不可思议吧?那个价格折算成现在的水平,至少也是一百多万元以上!用一百多万元去买一株仅供观赏的花卉,是不是疯了?是有一点,但是,购买的人心里很清楚,他绝对不是真有那么高雅的情趣,而是为了找一个比自己更加疯狂的人,以更高的价格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