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中国股市的根本矛盾(9)

短线赌钱与长线赌命 作者:何之


此文发表的时候,上证指数在摸高6124点后开始回落,但跌幅不大,甚至后来还有过再次冲高的机会,如果咱股民在这期间及时撤离,还可以全身而退。但是,这篇文章通篇都是“股市还会重新走好”、“能迎来2008年百花盛开的春天”、“我们的牛市基础还在”、“不会止于6000点”等等再明白的字句,而且,这又是一个“重量级经济学家”说的(此人后来在写文章悼念伟人的时候,自爆被多次接见的经历,让人对他在股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刮目相看),那自然是不会错的,好吧,像他所建议的那样、来个“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吧——事后来看,恰恰错过了一个全身而退的机会。

我们当然不指望经济学家都是未卜先知、料事如神(我们太不指望了),但这里的问题却是:

第一、文章通篇都在谈论市场行情、在对未来市场变化进行预测,这已经属于在公开媒体上发表预测性意见了,我想问一句:这位经济学家是否拥有由中国证券业协会颁发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证书?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百六十九条和《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等的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中国证监会许可不得经营证券业务,不得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参与媒体证券类节目,以口头、书面、网络等形式就证券市场、证券品种的走势以及投资证券的可行性,向公众提供分析、预测或者建议,否则均属违法。

上面引用的文章事实上已经是以书面的形式就“就证券市场、证券品种的走势以及投资证券的可行性,向公众提供分析、预测或者建议”,如果该经济学家不具有证券咨询的执业资格(似乎可以到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上去查一查),这样做似乎就很不妥当了。

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人们以经济学家的名义对中国股市发表意见(特别是预测性的意见),这其实是有问题的。作为学者,他们可以对股市的规则设计、监管措施、存在的弊端或改革的方向等等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发表看法、提出建议(譬如吴敬琏的“股市赌场论”或厉以宁的“爱护婴儿论”),这是属于正常的学术研究或政策建议。而事实上,不少人却一直在对大盘未来走向、市值是否高估等等足以影响投资者交易决策的问题做出分析、预测(譬如上述文章)。虽然他们似乎不是以“经营证券业务”为目的,但由于他们的身份地位,有关言论对广大股民的影响或误导却是十分明显的,这恐怕也应该属于监管或规范的事情吧。

第二、作者此时知道不知道有“大小非”解禁的问题?

显然不可能不知道,一位一直参与股改设计的重量级人物,受到过主管领导亲切接见(他本人曾撰文,缅怀过伟人的功绩以及对自己的礼遇),不可能不知道“大小非”解禁的事情,那么,知道了为什么不说?为什么当时不说而是等到市场都跌得一塌糊涂了再来拼命指责?当时哪怕是提醒一下广大股民:“洪水猛兽”一样的“大小非”要来了、趁6000点的大好时机赶紧逃跑吧……而事实上他没有这么做,恰恰在牛市的最后一个脱逃时机面前对我们说“牛市基础还在……资本市场不会止于6000点”——咱碰巧认识那几个字,就决定长线持有、“价值投资”,结果就被套在天花板上了。

从以上情况看,所谓“大小非”问题,很大程度上也就是部分经济学家在现实面前难以自圆其说的时候找的一个“替罪羊”而已。我在后面还将谈到类似的案例。这差不多属于他们经常使用的手法,凭借自己在话语权上的优势,为了推行自己的那一套,不惜避重就轻、指鹿为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