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赌钱"与"赌命"(3)

短线赌钱与长线赌命 作者:何之


买股票与买企业

《沃伦·巴菲特之路》(罗伯特G·海格士多姆著,朱武祥,樊勇译,清华大学出版社)一书在封面上对于巴菲特的评价是恰当的:“世界最伟大的投资家”。这比“股神”之类的称呼要贴切得多。因为严格地讲,巴菲特是在买企业,而不是买股票。

股票对巴菲特而言,仅仅是购买企业的一个媒介、一个用来记录所投入资金数量的凭证。即使某一天取消股票而改用记帐本,对他也不会有丝毫的影响。因为股票的基本特征在他那里失去意义,譬如可流通性,他长期持有,可否流通没有意义;譬如价格的波动性,他根本不关心价格的波动,平时看都不看的。甚至于连股票交易所对他而言都可有可无(他不是说吗?那只是一个“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因此,他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股民”。

说他不是股民,倒不是因为他的钱比大家都多。他跟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他有能力直接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

无论是购买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还是美国捷运公司、《华盛顿邮报》、国民赔偿公司以及可口可乐、吉列等公司,巴菲特都直接介入了这些公司的人事安排、重大经营决策等事务,他或直接任命总经理,或用他的经营思想来影响管理层的战略思路。换句话说,他对该企业的发展过程是可以把握、可以控制的。伯克希尔公司是最典型的例子。那原本只是一个小型的纺织企业,巴菲特介入之后,逐步把它改造并壮大成为一个涉及金融(并购伊利诺斯国民银行等)、保险(购买国民赔偿公司及火灾及海运保险公司)、报业(并购《奥巴哈太阳报》)等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类“母舰”式企业,伯克希尔原来的纺织厂,在出现利润下滑的情况下,反倒被果断地关闭了。他曾经撤换了吉列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霍利,理由是“他不是最适合这个位置的人”。

我想知道这样的方法,普通股民能够学习吗?哪个股民能够一不高兴了就把上市公司的老总换掉?恐怕连做做样子的股东大会上也未必有一条板凳可以坐一坐吧。

把巴菲特称为“伟大的投资家”比称他为“股神”更恰当,原因就在于此:作为投资家,他做的完全是符合我们前述定义的投资行为。

套用前面一个的例子,巴菲特做的事情是,先精心选择小牛犊,然后精心喂养,直到把它们养大——养大之后还未必卖掉,他还要盘算一下是卖牛合算呢、还是卖牛奶合算。

而我们做的又是什么事情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