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关注人民币就是关注你的未来(4)

世界的人民币 作者:孙兆东


人民币国际化正当其时

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同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等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6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4月,中国政府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相继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后,2009年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下发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保驾护航。

无论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当口,还是在下一轮经济周期之中,中国如果要想在国际经济金融上发挥更大作用的话,人民币必须国际化。

然而,虽然中国国内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在20世纪90年代已然出现,但直到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前,人民币国际化并未成为中国政府真正考虑的选择。一般而言,只有发达国家才有将本币国际化的强烈动机,而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水平和人均资源拥有量都相当低,且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又奉行韬光养晦的对外策略,因此缺乏推动本币国际化的强烈意愿。

自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态度明显由冷转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民币已经提升到国际化的程度了。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确保了人民币的升值,颇具价值的人民币正在大踏步地迈向国际化。

不难预测,中国政府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中国将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与泰国、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俄罗斯等重要贸易伙伴实现双边本币互换;另一方面,中国将批准更多的城市,尤其是与东盟各国联系紧密的昆明、南宁以及中国重点发展的金融中心城市成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城市。

在当前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障碍在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成熟,这就限制了中国政府在短期内全面开放资本项目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可能性。对中国而言,资本项目管制是防范金融危机爆发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中国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投资者与监管机构基本发展成熟之前,中国不可贸然放开资本管制。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注定是一项长期、渐进的系统工程。

总而言之,目前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的传统发展策略也到了调整的时候。为了让经济发展与货币发展同步,我们既要敢于承受阵痛,又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尽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读者在某一天会发现,人民币这个天天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大孩子,随着他在国际货币大家庭中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偶尔调皮的一个小动作,就会影响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不经意间打个喷嚏,或许全球都会得场不小的感冒。他终将会变得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能为他欢喜为他忧。

本书从发达国家货币的国际化历史出发,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作用和意义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以国际主导货币国家本币国际化的过程、经验和启示,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未来走向,揭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全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影响,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做好人民币国际化的准备和风险防范的提示。

本书还对国际货币体系未来一百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货币的愿景。

希望本书能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及中国和世界的金融科学发展,以及帮助企业和个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实现利益最大化,尽绵薄之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