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减法

荣氏真相 作者:尹锋


荣智健带着几十亿走了,留下的烂摊子却要北京来为他收拾。

因为脑袋瓜实在太聪明,中信集团总经理常振明经常被领导安排给各种人擦屁股。

常振明在拯救陷入水火的金融企业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2000年,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嘉华银行董事长金德琴因贪污受贿、挪用巨额公款,东窗事发被判刑。常振明随即被委任为中信嘉华董事、总裁兼行政总裁,负责拯救陷入风雨飘摇中的嘉华银行。当时,嘉华银行的情况比中信泰富更加麻烦。就在常振明上任没多久,被查出涉嫌与中信嘉华一起1600万元诈骗案有关、已遭停职的中信嘉华执行副总裁张铭千跳楼身亡,嘉华银行在香港银行业的声誉遭到致命打击。

在异常危难的情况下,常振明不退反进,2001年11月,他斥资42亿元收购了华人银行,使中信嘉华的规模和业务大幅度扩大,巧妙地利用扩张来消除了市场的质疑。

2002年上半年,中信嘉华净利增长22.6%,并从此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2002年11月25日,常振明被推选为中信嘉华常务副董事长。这段“妙手回春”的工作经历使常振明一炮走红,赢得了“明星救火队员”的美誉。

因为这段辉煌的履历,常振明在中信集团内部迅速走红,成为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最喜欢的人,王军在任何人面前都不掩饰对常振明的喜欢。

在中信时,王军经常“骂人”,唯独对常振明例外,原因是常振明的“回敬”有理有据,常振明也因此成为陪同王军出差最多的人,两人的关系亲密无间。

“没有人比常振明更了解中信,更知道该如何帮助中信集团摆脱各种问题。”

2004年,国务院高层曾将常振明借调到建设银行,帮助这家资质一般的银行在境外上市。2006年王军在临退休前,跟领导死活要人,硬是将常振明从建设银行弄回了中信集团,王军的这手“反提”同样来得突然,建行董事长郭树清连呼“不舍”。

常振明回归中信集团之后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是未来中信集团董事长的不二人选,这也是王军在为中信集团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如果不是荣智健在香港搞出这么大的动静,而且问题还这么难解决,北京总部不可能派总公司的一把手来负责解决二级子公司的财务危机。

“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常振明不愧是金融业内不可多得的顶级人才,在外人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到他手上便迎刃而解了。

他开出的第一副药方是先给中信泰富止血,稳定市场信心。

2008年11月12日,中信泰富与中信集团达成若干协议,中信集团为中信泰富提供关键性的资金用于重组外汇合同的部分债务。

中信集团将为中信泰富提供总额为15亿美元(约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中信泰富将发行等值的可换股债券,用来替换上述备用信贷。转换价格为每股8港元。

转股完成后,中信集团将持有中信泰富57.6%的股权。荣智健的个人持股量将由19.17%被稀释至11.475%;范鸿龄的持股量从2.309%稀释至1.389%;刘基辅的持股量从0.038%稀释至0.023%;蔡星海的持股量从0.013%稀释至0.008%;庄寿仓(荣毅仁的秘书)的持股量从0.009%稀释至0.005%。

中信集团将协助中信泰富重组澳元杠杆外汇合同。中信泰富原有的91亿澳元合同将一分为二,30亿澳元的合同将留在中信泰富继续持有,“以满足中信泰富在澳洲投资的正常澳元需求”。

30亿澳元中的17亿澳元合约从2年转为4年,剩余的13亿澳元合约也将作同样处理,平均履约价为澳元兑美元1?誜0.8319。其余67亿澳元的合约将以约定的价格转让给中信集团,更替合约的履约价介乎0.7725和0.9600之间,而加权平均履约价为澳元兑美元为1?誜0.8985。

紧接着,带着总部的上方宝剑,“救火队长”常振明对中信泰富进行外科手术。原来的高管团队遭到清洗,董事总经理范鸿龄、董事副总经理张立宪、财务总监周志贤离职,荣明芳被迫降职。来自北京总部的张极井和居伟民进入中信泰富董事会,出任非执行董事。

53岁的张极井是中信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助理及战略与计划部主任;居伟民是中信集团董事及财务总监,同时担任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信证券、中信银行、亚洲卫星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的非执行董事。

至此北京已将中信泰富牢牢控制在手里,而过去,因为荣智健的原因,总部对它完全是失控的,成为荣智健个人的小王国。

在止血和换人之后,常振明开始对中信泰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常振明的战略规划中,中信泰富将保留特钢、矿石开采与地产三大主营业务,而航空、发电以及海底隧道等业务则逐步从公司剥离。

荣智健掌权的时候,是什么生意都要插一脚,所以中信泰富的业务一直非常多元化,但是真正形成竞争力,能为公司提供稳定盈利的业务很少。这么多年,荣智健主要通过频繁地收购、分拆、打包上市,来获得特殊盈利,吸引投资者,偌大的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一直很差。

翻开中信泰富的“菜单”,你会发现有很多道菜菜量都很丰富,很好吃,比如:香港东西两隧道、国泰航空、澳门电讯、大昌行(香港粮油食品及消费品贸易),内地的9家电厂、3个特钢制造厂,澳洲铁矿以及内地房地产等诸多业务,但让你回味无穷的就只有钢厂、铁矿和房地产。

谋划已定,常振明落子如飞,他超强的执行力瞬间爆发出来。从4月执掌中信泰富开始,他先后将中信泰富掌握的北方联合电力20%股权出售给广东粤电集团;5月份,中信泰富先后减持了中铁建和上置集团股权;8月,中信泰富向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太古集团转让国泰航空股权。短短4个月时间,常振明通过做减法,顺利从资本市场套现近100亿港元,为下一步的发展准备了充足的弹药。

做完了减法,再做加法。8月24日,中信泰富以15亿收购江阴特钢及关联公司。常振明还为中信泰富的下一步发展准备了150亿元人民币(合22亿美元)专款,用于今后两年投资钢铁和铁矿石业务。

在常振明的棋局里,最重要的理念是要懂得“取舍”,有的时候舍是为了更好地得。通过短短数月的重组,中信泰富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新的股权机构、新的董事会、新董事、新管理层、新的业务方向,荣智健打下的基础,在常振明手里得到升华。

2010年3月10日下午中信泰富公布业绩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公司实现盈利59.5亿港元;每股盈利1.63港元,拟派末期股息每股0.25港元;期内营业额464.09亿港元,同比降0.02%。

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常振明于业绩记者会上表示,未来数年,特钢的需求仍会较乐观, 中信泰富在西澳大利亚的20亿吨铁矿石的开采项目进展良好,有望按照原先预期在2010年底前投产;房地产业务方面,由于土地大部分于数年前取得,成本较低,不担心市场调控的问题。

常振明打造的业务模式,给人一种认真踏实做实业的感觉,而荣智健之前则是套着实业的皮,干着资本投机的活,他更热衷于以频繁的资本、股权运作来获得特殊盈利。

就像是走围棋,现在常振明已经基本上把势给做足了,下一步就是完美收官,这步棋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执行能力强的高手来接替他中信泰富总经理的职务,这样他就可以分身出来,专注于总公司的发展。

常振明料理完中信泰富的烂摊子,一定会选择离开,因为中信集团的董事长位置才是他应该待的地方。常振明明确表达了不希望长驻香港的想法,加上中信泰富及中信香港一向采取“一公司两制度”,管理层主要聘用香港或海外人士,中信泰富将向在港的红筹公司高级管理层猎头寻求帮助,找人接替董事总经理工作,常振明只保留主席职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