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混沌初萌(1990—1991)(1)

大变局:中国股市20年 作者:汪在满


百年沧桑后的艰难破局

(股市)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事情!

——邓小平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不仅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国外资本也随之侵入中国。在旧上海,新式股份制企业和股票也相继出现了。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华商第一个股票交易机构。这件事当时轰动了全国,可惜受时局影响,这个股票交易机构很快就停办了。

到了1905年,经香港政府核准,英商经营的上海众业公所宣告成立,此举可谓开了在上海兴办证券交易所之先河。其经营范围主要是外商在华的银行、保险、公用事业、纱厂、地产等公司股票和债券,南洋等地的橡胶股票,还有旧中国的金币公债等。可以想象,站在利益的角度考虑,由洋商组建的证券市场,是不可能顾及当时中国的国情及其经济结构等利害关系的,因此不久之后,就发生了震动全国的“橡皮股票风潮”。

事情的起因是:1908年,一些洋人来上海宣传橡皮公司优厚的利润计划,很多人信以为真,竞相购买,各橡皮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到了1910年,当很多股票价格出现大幅的飙升行情后,那些吸收到巨额橡皮股票款的洋人,却已销声匿迹、不知去向了。善良的中国人得知真相时,早已是血本无归,欲哭无泪。

在这次风潮中,著名的元丰、兆康、晋大等大钱庄受累停业,持有这些钱庄本票的商户和个人也被殃及,倾家荡产的小股民更是不计其数。据史料记载,当时“橡皮股票风潮”造成上海千家万户倾家荡产,许多人走投无路,被迫跳楼、上吊、沉江、服毒,上演了无数的自杀悲剧。另外,1929年美国爆发股灾,给整个美国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基于上述原因,所以长期以来,一些对证券知识略知一二的中国人,往往会“谈股色变”。他们甚至认为,股市充斥着黑幕与欺诈,证券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股票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

了解了这样的背景,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证券市场的推出会遇到重重阻力。

破坚冰证券始出炉,响惊雷股市终开局

光阴似箭,经过几度的社会变迁,转眼间,历史曲曲折折地转到了1978年,此时离旧上海滩的证券市场开市已经近100年了。

这一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中国开始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开始着手进行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各种探索。尽管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经验被搬进城市,搬进了当时低效运转中的国营企业,然而,承包租赁这种形式,的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于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的问题已经成为燃眉之急。

这个时候,以厉以宁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厉以宁是北大教授,由于极力倡导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因此被中国人称为“厉股份”。以他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改革必须走另外一条路,要解决根本问题,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明晰产权,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

中央广纳良言,谨慎决策,中国人又一次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产权制改革为主线的股份制改造。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只股票公开发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