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混沌初萌(1990—1991)(2)

大变局:中国股市20年 作者:汪在满


很快,1985年就来到了,很多中国人都记得,在这一年1月14日,上海市江宁路一改往日的宁静,大约有2万多人排成长队,等待购买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这也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第一次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万人攒动争相购买股票的景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此事。

有资料表明,随后的1986年,北京、上海、广东、四川、辽宁等地的部分集体和国有中小企业,纷纷开始实行股份制试点改革,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如广东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北京天桥百货公司等。其中北京天桥百货、上海延中实业等公司公开发行了股票。

到了这一年的11月,一项发生于中南海的普通外事活动,成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之一。

11月14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接见了一位特殊的美国客人——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邓小平意味深长地向这位客人赠送了一枚飞乐音响股票。

邓小平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一看似寻常的举动耐人寻味,也使这位美国客人捕捉到了不同寻常的信息。国外众多嗅觉敏锐的新闻机构也分析判断,中国会有更开放的举措。

约翰?凡尔霖的判断没有错。无疑,邓小平在思考这件大事,中央也将对这件大事的决策提上了议事日程。

果然,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胜利召开。这次会议对前期股份制试点的成绩予以了肯定,允许继续进行试点改革,并提出了规范性的意见。

中央的决策就是尚方宝剑。从此,以前似乎还有些谨小慎微的各级政府,逐渐加大了对股份公司的规范化管理,股份公司开始按照国际惯例设立和运作,股票发行开始逐步规范起来,真正意义上的股票发行数量也越来越多。上海、深圳出现了股票的公开柜台交易,沈阳、武汉、成都等地也出现了股票的公开交易或场外交易。在这种背景下,一批专门从事股票发行、转让或交易等相关业务的证券公司应运而生。证券公司的产生,为股市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市场基础。

1987年1月,?海真空电子器件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我国第一家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该公司股票的发行,拉开了国营大中型企业股份制试点的序幕,股份制试点由此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截至1990年底,我国共有4750家企业发行了各种形式的股票,共筹集了超过42亿元的资金。

1988年4月1日,深圳发展银行在特区证券公司的柜台上开始了最早的证券交易。随后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公司,也陆续发行股票并上柜交易,这就是人们最初经常提起的深圳“老五家”股票。

莘莘学子推波助澜,有志之士搭建框架

这里有一段小插曲,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联名发表了《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一文,文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一帮从没见过股市的穷学生,竟然提出要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这在当时确实是石破天惊。

与此同时,更有不断来自各方面的民间呼声,呼吁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可谓潜流暗涌。

今天的人们对于证券、股票这些词早已耳熟能详,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这可是个新生事物。不论是在政府部门还是在金融界,人们几乎一无所知,即使当时那些“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大胆设想”的年轻金?官员也吃不准。他们发现,自己所学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在证券市场面前,基本没有用武之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批在美国学习金融证券的中国学子,将目光移回了祖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规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