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美元霸权与新型全球帝国(2)

金融战争:中国如何突破美元霸权 作者:(美)廖子光


(二)美元霸权的演变和影响

1991年冷战的结束推进了解除管制的金融市场全球化,这使大多数经济体允许不设限地通过电子网络操作跨国界资金流动。此后,以不兑现美元纸币为基准的巨大外汇市场发展到日交易量超过2万亿美元。随着外汇和金融市场的解除管制,许多货币开始以美元为基准自由浮动,这不是对市场的力量做出反应,而是为了维持出口竞争力。为了维持其出口竞争力和抵制美元霸权对其国内生活标准的影响,许多贸易国家将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作为其经常性且最后诉诸的选择。

自1991年以来,金融全球化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具有最大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其双重赤字均是以美元纸币融资的,而美元不仅继续充当国际贸易的主要储备货币,而且更重要的是继续充当国际金融的主要储备货币。美元霸权的形成使美国能够以其资本账户盈余消除国际收支失衡,以此平衡否则将造成美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国际收支失衡的持续性贸易和财政赤字。

美联储扩大货币供应的放松银根政策,为从贸易赤字中分离出的财政赤字融资,这导致了资产价格泡沫。资产价格泡沫可以吸收日益攀升的债务,却不改变债务与资产比率,并造成被重命名为“增长”的、事实上但非公开的通货膨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者将这种虚幻的增长吹捧为外国投资被吸引到美国资产的原因所在。美元霸权所做的是将以美元标价的美国国际收支赤字失衡转变为美国经济中以美元标价的债务泡沫。美元持续地丧失购买力,而以美元标价的资产价格日益攀升,反映这种资产价格的经济高速增长又为美国债务和资产的持有人带来了名义上的高额回报。

美元霸权下的世界贸易是一种这样的游戏:美国发行美元纸币,世界上其他国家生产美元纸币可以购买的产品。全世界相互联结的经济体不再为了获得李嘉图式的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它们在出口行业竞争,获取所需的美元清偿以美元标价的外债,并积聚美元储备以维持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汇率。

为了防止本国货币在解除管制的市场上遭受投机性和操纵性攻击,全世界的央行必须获得并持有相应数量的美元储备,以预防其货币流通的市场压力。某一货币贬值的市场压力越大,其中央银行必须持有的美元储备就越多。只有美联储免于这种压力,因为美国可以不受限地任意印发美元。这就为强势美元提供了内在的支持,反过来又促使所有的中央银行持有越来越多的美元储备,使美元更为坚挺。这种反常的现象就是所谓的美元霸权,其得以建立,是由于地缘政治建构的特征,即关键性的商品,尤为突出的是石油,是以美元标价的。每个人都接受美元,因为它能买到石油。自1973年以来,美国容忍石油出口垄断,而美国向那些产油国攫取的筹码是以美元标价的石油和石油美元的循环。一国货币的交易价值不再取决于该货币发行国的生产率,而是取决于其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储备规模。

讽刺性的是,在产油国从以美元标记的油价突然上涨中获益的同时,它们促成了维持美元价值的需求。从而,三个条件造成了20世纪90年代的美元霸权:首先,1971年,由于美国海外开支造成的财政赤字引起美国黄金储备的大规模锐减,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抛弃了布雷顿森林体制,并中止美元与黄金相挂钩。其次,石油是在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之后以美元标价的,随后是其他的关键商品。第三,1991年冷战结束后,解除管制的全球金融市场开始形成,推动跨国界的资金流动成为常态。

在汇率自由浮动的背景下,对资本和外汇控制的总体放松使得各国货币遭受投机性攻击经常发生。此后,各国中央银行一直被迫持有越来越多的美元储备,以备消除本国货币在金融市场中遭受突发的投机性攻击。从定义上看,美元储备必须投资于以美元标价的资产,从而为美国经济制造出资本账户盈余。因此,美元霸权阻止了出口国在国内消费其从对美贸易顺差中挣得的美元,并迫使它们为美国的资本账户盈余融资,从而把真正的财富输送到美国,而换来为美国债务融资,进一步发展美国经济的特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