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签一份防陷阱的买房合同(1)

房博士教你购房 作者:于晓涵


许多购买过房屋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签订一份防陷阱的合同,对购房人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就是购房人对所购商品(房屋)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开发商的知名度、楼盘的宣传材料、售楼人员的讲解、朋友介绍等途径,然后才考虑是否买房。由于不可能全程跟踪房屋的建造过程,这就导致购房人所获知的信息有些片面,于是,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购房人就显得比较被动。往往因为自己对购房知识的不了解而一再落入陷阱,怎么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签订一份没有陷阱的合同,以此来保证购房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房博士提醒购房人:“不仅在选购房屋的时候需要慎重,在决定签购房合同、交第一笔定金前也必须非常慎重,一份详细、具体的合同既能在开始的时候避免落入开发商的圈套,又能为你的维权带来很大方便。”

目前,许多房产交易还处在“卖方”市场阶段,开发商对《商品房买卖合同》非常了解,甚至可以说是进行过精心的研究,是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高手”,许多房地产商便借助自己的优势,与购房人签订权利和义务极不对等的合同,因此,在签订购房合同的时候,购房者一定要进行缜密的思考,注意以下几点,以免受经济损失。

1.认准签约主体

在商品房销售中,很多开发商都会委托中介公司代销自己的楼盘。因此,购房者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无论接触的是开发商还是受其委托的销售公司,都应该认准签约主体――《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上标明的公司,对交易中涉及的所有书面文件、材料等也都要由签约主体出具。这样才能避免“一房多售”等现象的发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2.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拿到《商品房买卖合同》后,购房者先不要急于签约,而应该仔细阅读其中的各项内容,如果对部分条款和专业术语不理解或概念模糊,可以向当地的房产开发主管部门进行咨询。

3.寻找谈判的机会

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有许多条款都是空白的,这需要买卖双方进行协商后填写,也就是说,买卖双方都有权利对合同中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增补或删减。但是,如今的房地产商往往提前将空白行划去或填上对自己有利的内容,这就使得购房者失去了平等谈判的机会。这时候,购房者一定要头脑清醒,据理力争,如果不同意合同中的某项约定,就应该将自己意见写进补充约定中,否则,就代表你认同了合同中的条款。

4.不要漏项

对《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各项条款,比如: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坐落位置、设计用途、建筑结构、面积、土地来源情况、使用年限等都应逐项填写,因为这些条款关系到所购房屋的合法性,出现漏项就容易在将来给购房人带来严重损失。

5.对违约的处理

《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有专门针对甲方逾期交房和乙方逾期付款的相应处理条款,但关键内容是空白的,这需要双方协商填写。如果开发商在签订合同前就已经将其填写完毕,购房人就需要仔细对比,以免签订对自己不利的合同条款。

6.房屋面积的差异处理

我国建设部《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中,对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不符的处理都有明确条款: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建筑面积或套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面积不符,如果合同中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如果买受人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房屋的实际面积比合同约定面积大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按约定价格补足,面积误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承担,此部分所有权归买受人;房屋实际面积比合同约定面积小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由卖方返还购房者,面积误差比超过3%部分的房价款由卖方双倍返还购房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