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美联储在行动(7)

拯救华尔街: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崛起与陨落 作者:(美)罗杰·洛温斯坦


大约晚上11 时的时候,彼得·费舍尔提议说,今天的会议到此为止。明天上午10 时继续开会。随后赫伯特·艾利逊和美林证券的同事汤姆·戴维斯一起回到了办公室,对银团协议的各项条款进行审订。为了解决一些细节问题,他们三番五次地与守在格林威治、彻夜不眠的约翰·麦利威瑟通电话。凌晨1 点左右,赫伯特·艾利逊将他们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向乔·柯兹纳和罗伯托·门多萨作了通报,因为赫伯特·艾利逊不希望星期三又有什么意外出现。凌晨3 时,也就是巴黎股市开盘的时候,赫伯特·艾利逊将新的条款传真给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巴黎的交易对手。然后他才回家。第二天,他需要得到每一家银行的承诺,但他不能肯定,这些银行是否能够给他所需要的承诺。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人能够在一天之内筹集到40 亿美元的资金!

与此同时,美林证券意识到,事情越匆忙,就越需要得到律师的协助。于是,供职于美林证券外部法律顾问斯卡登-阿尔普斯-斯拉特-弗洛姆律师事务所的菲利普·哈里斯律师,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因为菲利普·哈里斯律师不仅是一名很好的投资基金专业律师,而且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刚开始募集资金的时候,他还曾经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提供过法律服务。不过,菲利普·哈里斯律师认为,他需要得到专家的帮助。凌晨2 时30 左右,菲利普·哈里斯律师打电话叫醒了斯卡登-阿尔普斯-斯拉特-弗洛姆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格里戈利·米尔莫尔。一头银发,说话声音非常柔和、戴一副金丝边眼镜的的格里戈利·米尔莫尔时年50 岁,是一名极其出色的破产法专家。他以前是一名钢琴家,后来在斯卡登-阿尔普斯-斯拉特-弗洛姆律师事务所的邮务室找到了一份工作,后来,他才去法学院深造。“出事了。”菲利普·哈里斯律师说道,“我们需要你。”

格里戈利·米尔莫尔答应说,他明天一早就会赶到。

“不。”菲利普·哈里斯说,“我们现在就需要你!”

格里戈利·米尔莫尔洗了个澡,穿上衣服,启动了他那辆沃尔沃轿车,在纽约最安静的时刻,来到了曼哈顿。凌晨3 时30 分,格里戈利·米尔莫尔走进了斯卡登-阿尔普斯-斯拉特-弗洛姆律师事务所总部所在的那幢黑的发亮的摩天大楼,展开了工作。

巴菲特报价的失败

星期三一大清早,刚从伦敦赶回来的威廉·麦克多诺就来到了他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办公室。狭窄的路上,手推车毫不客气地和大房车抢道。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大楼在高处威严地耸立着,它那高大的外墙连接着一个空旷的大阳台。给人的感觉是,这一建筑既能传播宫廷欢乐的气氛,又能传递那种城堡式的威严与无情。在办公室里,威廉·麦克多诺通过电话,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危机向他的欧洲央行同行作了通报。而他的副手赫伯特·艾利逊正在接听贝尔斯登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凯恩打来的电话。詹姆斯·凯恩表示,贝尔斯登不愿意参加任何形式的救助行动,因为公司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中承受的风险非常有限。赫伯特·艾利逊恳切希望詹姆斯·凯恩能看得更远一些,思路更开阔一点。但詹姆斯·凯恩极其悲观地对赫伯特·艾利逊说:“如果你想把这件事做成的话,那你就不能让所有的人都排队买烂果子。”

上午10 时,昨天与会的那些银行家重新回到了会议桌旁。此次的人数要比昨天晚上多很多,一共有45 名华尔街名人出席了周三上午的会议,将这些人的名单汇编起来,简直就是一本华尔街名人录:旅行者集团/ 所罗门兄弟公司董事长桑福德·威尔、美林证券董事长戴维·柯曼斯基、高盛公司首席执行官乔·柯兹纳、大通曼哈顿银行总裁托马斯·拉布莱克、J.P. 摩根公司董事长桑福德·沃纳、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首席执行官艾伦·惠特、雷曼兄弟公司董事长理查德·福德……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巨量股票波动幅度交易合约感到忧心忡忡的5 家瑞士、英国和法国银行的高管,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里卡多·格拉索,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此外,德意志银行的埃德森·米切尔通过可视电话参加了会议。当这些银行家步入会议室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墙上悬挂在一架古钟上方的乔治·华盛顿画像,而在他的画像两边的,则是威廉·麦克多诺历届前任的画像。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会议室内那张优雅的黑边樱桃木会议桌实在太小了,根本无法让与会者全都坐下。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大楼是1935 年经济大萧条时,从一个经营发生困难的不动产所有者那里买下来的,而会议室则是后来加盖的。有人开玩笑说,20 世纪30 年代的那场大萧条是联邦储备系统一手策划的,其原因就是他们看上了这幢大楼。尽管这只是一个玩笑,但其中确实隐藏着一个极其微妙的事实:1929 年,联储没有果断地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抑制扩张过度的保证金融资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股票大投机,因此,一个本来完全有可能避免股市崩盘乃至可能避免发生大萧条的机会,就这样因为联储的犹豫不决,而白白丧失了。现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崩盘,从性质上和1929 年的情况非常相似,尽管规模要小得多。威廉·麦克多诺已经决定,一定不能让1929 年的情况在他的手里重演。

但是,威廉·麦克多诺本人并没有在会议室里露面。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这位总裁,正和四大银行的首席执行官们一起,等候在贵宾室里。他们就好像是联合国安理会理事,会议室里的那些银行则好像在开联合国大会。这个早晨温暖如春,那些从来没有等候别人的习惯的首席执行官们,已经开始感到不耐烦了。

上午10 时25 分,身材魁梧,长着一头稀疏银发、两道浓眉,现年64 岁的芝加哥人威廉·麦克多诺,突然出现在会议室中,并宣布会议将被延迟到下午1 时才举行。他略带神秘地补充道:“并不是所有的渠道都已经用尽了。”但却拒绝详加说明。在座的首席执行官们被弄得云里雾里,很有点若有所失的感觉。正如他们后来所了解到的那样,就在四大银行首席执行官们参加会议约10 分钟以后,乔·柯兹纳和约翰·泰恩两人就把威廉·麦克多诺拉到了一边,告诉他事情有了新进展:沃伦·巴菲特准备出价了。“我还以为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呢。”戴维·索洛非常生气地说。但是,不管别人有什么反应,威廉·麦克多诺可不会错过这个天赐良机。他最希望看到的结局是,私营部门能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与联储无关。在这一消息得到确认以后,威廉·麦克多诺给正在蒙大拿州农场的沃伦·巴菲特打了个电话。沃伦·巴菲特承认,他正准备出价。而在大会议室中,各家银行首席执行官们的脸上,都现出了一种厌恶的表情。他们对高盛公司一直在背后搞小动作一事感到非常愤怒。甚至连戴维·柯曼斯基都感到,乔·柯兹纳实在玩得太过火了。

就在高盛公司投资银行家彼得·克劳斯准备起草书面文件时,沃伦·巴菲特给仍在格林威治焦急等待的约翰·麦利威瑟打了一个电话:“约翰。” 沃伦·巴菲特用他那绝对不会让人听错的鼻音说道,“你很快就会收到一份对你们所有资产组合的报价,上面有我的名字。我只想先告诉你,那确实就是我。”接到这个电话以后,约翰·麦利威瑟没有明确表态。

就在高盛公司紧锣密鼓、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11 时40 分左右,约翰·麦利威瑟从传真机上撕下了一页纸,上面写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美国国际集团以及高盛公司,愿意出价2.5 亿美元,购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额定全部资产。如果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接受这一条件的话,这3 家公司将另外再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注入37.5 亿美元的资金,以稳定整个基金的运营。在所有这些资金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单独出资30 亿美元。

沃伦·巴菲特的如意算盘是:用2.5 亿美元的代价来买一家年初资产净值高达47 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在这一天结束的时候,由于再度蒙受了较大的损失,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资产净值已经下降到只有5.55 亿美元了。但哪怕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资产净值一直不停地在往下降,沃伦·巴菲特的出价毕竟还是太低了。几周前还有数千万身价的合伙人,不仅将变得不名分文,而且还会被毫不留情地扫地出门。为了防止约翰·麦利威瑟拿着他的报价,四处寻找出价更高的买主,沃伦·巴菲特只给了约翰·麦利威瑟不到1 个小时的时间。他在报价上规定了一个截止期限:中午12 时30 分之前,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必须对他的报价作出回答。拿着这页报价,约翰·麦利威瑟向詹姆斯·里卡兹询问道:“我们怎么回答这份报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