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港繁荣之路(3)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作者:陈志武


问:您如何评价香港今天的经济状况?香港和上海,您觉得谁才会是今后中国的金融中心?

陈志武:除非内地在制度保障和新闻媒体开放度上有实质性的改善,让司法、市场监管和媒体都享有根本的独立性,否则那些认为上海能从根本上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看法只能是一种愿望。不可否认,在政府直接操纵与安排之下,上海的资本市场不时会出现胜过香港的局面,但那是表面现象,是政府安排的。世界历史上任何主要的金融市场中心没有一个不是市场自发力量发展的,那样才有活力,能长久繁荣。而政府安排并靠压制市场自发力量发展的资本市场,本身就跟资本市场的本意相冲突。当然,这不排除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政府安排下的表面繁荣,就像当年前苏联计划经济的繁荣一样,但那会难以持久。香港的法治、新闻媒体以及职业监管团队的优势,加上外国金融机构和从业者对香港制度的熟悉,这些使香港在未来许多年内具有上海难以逾越的优势。所以,香港会继续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这也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胜过印度等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香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改革开放中的特殊作用,难以想像中国的改革开放会这么成功。

我知道,许多人说,随着大陆自身的改革,外商和投资者自己可直接绕开香港进入内地,香港的重要性会逐渐减弱。这是对的。但是,中国经济规模会很大,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上海和香港都会快速增长。的确,在20世纪40年代前,上海胜过香港。但从那以后,情况变了。对中国来说,最好的政策是以香港为主要金融中心,并同时发展上海的证券以及其他金融业,让两地同时竞争,这是对中国最好的做法。香港是中国的无价之宝。

问:香港背靠内地、放眼世界,这给香港经济带来了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弊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推进,香港对中国内地的重要性是不是在降低,还是说在增强?香港和内地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创造双赢格局?

陈志武:过去4年里,每年我都带几十位耶鲁大学的MBA学生来中国,参观考察中国的公司和单位。每次我们都先飞到香港,然后到上海等地。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因为这种顺序能给那些从没来过中国的外国学生一种很自然的适应过程。香港既流行英文,又在文化等许多方面最接近西方,给人的落差感最小。我知道,在硬件上,上海、北京等城市越来越像香港,但在文化、待人接物等许多软件方面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我们的经历和做法也基本反映了多数外资企业、跨国公司的实践,也反映了他们的感受,正因为这样,在未来许多年里,香港在中国开放中的地位是没法被取代的。那么,在内地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香港的桥梁作用越来越低之后,香港不是会越来越衰败了吗?不用担心,香港只要集中发展金融、教育和医疗行业,这就够了。香港这么小的地方,所能居住的人口本来就有限,用不着跟大陆在低利润空间的领域去竞争,包括在金融、教育和医疗行业里也只钻那些最赚钱的领域,做那些内地同行无法做的东西,小而精应该是香港的模式。比如,在教育领域,香港有着相当的学术自由,在教学内容上也非常灵活而不僵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所以,香港不必什么都做,而是专做内地制度所不能做到或不能使其达到精华的行业。内地政府也应该鼓励香港的自由发展,保证港府真正对港人负责,只有这样,内地与香港才能有长久持续地双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