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商家的鬼把戏(4)

应该读点经济学: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 作者:常青


他们让投资者在IPO指定的银行中开设账户,提交购买订单,标明以何种价格购买多少股股票,随后Google根据拍卖情况确定一个“清算价格”,出价等于或高于这一价格的投资者都有机会购买该公司股票。

最初,市场人士担心上市价格过高,然而,上市交易的当天该公司股价就上涨了18%。

在接下来的3个月中,股票一度飙升并超过了200美元每股,而那些毫不犹豫成功竞拍下Google股票的投资者则及时地抓住机会大赚了一笔。

童话般的定价系统

事实上,商人是聪明的,因为他们懂得富人和穷人的消费者剩余是不同的,他们希望所有的价格都是为每位顾客量身定做,以保证“对于能够承受高价位的消费者收取最高的价格,而对只能承受低价位的消费者实行最适合售价”。

电信运营商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提供了各种的定价方案,可以让每个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者剩余选取合适的优惠套餐,你选择的价位越高,表面上你得到的优惠越多,其实商家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也越多。

还有比电信运营商们更聪明的做法,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则更加具有想象力,他们企图建立一个根据需求的变化而随时变化的定价系统。

有效地用电价对消费者用电的积极性进行激励,在电力充足的时候鼓励人们用电,而在高峰期降低人们的消费。

1999年,电力美国的佐治亚电力公司真的实现了这个童话般的定价系统。

他们为每个用户安装一种特殊的电表,并给用户分配了基准用电量,采用实时计价的方法,使得每时每刻电价都不同。

实时的电价取决于电力生产企业的信号,当电力的需求迫近装机容量时,企业就会提高电价来刺激用户减少用电,并且在电力供应不足的时候对超出基准部分收取较高的电价。

这套系统成功地将电力需求减少了750兆瓦,某些大型用户更是削减了60%的用电量,事实上,现在美国大约有1600万用户都在使用这种计价方式。

凡勃伦效应

2007年7月26日,产自日本新泻县的“越光”和宫城县的“一见钟情”两个品牌的一级大米在北京太平洋百货开卖。

两种大米均为两公斤包装,售价分别高达198元和188元。

然而比国内普通大米价格高出20倍的日本大米依然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专门冲着大米来的顾客也大有人在,不到20天,12吨“天价大米”竟然在北京销售一空。

好像和我们的常识相反了: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畅销。

而在经济学家看来,这种现象被称为:凡勃伦效应,这是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凡勃伦效应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它表明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消费行为在本质上是受他人引导的活动,消费背后的潜在动机是模仿和争胜,处在较低阶层的人模仿高阶层的人的消费样式。

托斯丹?邦德?凡勃伦就如同天外来客,对我们这种看似理性的消费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他指出,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消费是模仿他人,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与他人的巨大差异而感到窘迫,规模巨大的广告产业改变了我们的消费习惯,我们常常模仿名人的消费,如果国王吃白面包,能够支付得起的人也吃白面包,即使白面包营养很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