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世界不是平的(4)

应该读点经济学: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 作者:常青


他的名字叫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认为当时德国的生产力远不及英国,贸然对英国开放,德国将更加落后,他因此主张,必须大力保护和加速发展德国的生产力,而后对等开放。

李斯特用他超人的智慧识破了比较优势理论的陷阱,他认为,所谓自由贸易,反映的是英国作为先发国的利益;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该按照其比较优势发展,英国的任务是向全世界提供工业品,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的国家的任务则是向英国供应农产品和原料。

对此,李斯特深刻地指出:“在英国人此后所订的各种商约中,都可以看到一种同样的倾向。

在表面上他们总是以世界主义者、博爱主义者自居,然而就其目的与企图来说,他们实际上始终是利益垄断者。”这就好比当一个人已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上来。

李斯特还惊人的发现,英国有一个秘不告人的准则,认为一个国家用工业品交换农产品,这样的贸易,才能达到国家富强。

所以他们要在一切国家扩展他们工业品的销路。

随时设法用廉价销售和长期贷款手段,摧毁英国的工业对手。

在李斯特看来,李嘉图的学说只适用于发达国家,相对落后的德国同发达的英国通过自由贸易进行竞争,无异于让一个小孩同一个成年人去角力。

按照亚当?斯密的学说,哪里的货物最便宜,就应当到哪里去买。

而实际上,向英国购买廉价的工业品出售本国的农产品,表面上看起来是要合算一些,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德国的工业的生产力就不能获得发展,德国将处于落后和从属于外国的地位。

因此,李斯特坚定地认为,德国要维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实行关税保护的政策,实行保护可能会暂时牺牲些眼前利益,但却使将来的利益获得保障,因为这会换来更宝贵的财富生产力的成长。

如果按部就班跟着走,只能永远为英国伐木或者牧羊,成为被掠夺的对象。

历史证明李斯特当时的做法是正确、有远见的。

1841年,李斯特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立刻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成为德国制定关税政策的理论依据。

在李斯特的影响下,虽然德国丧失了原有出口业务的大部分,尤其是麻布的出口。

然而它的所得远过于所失,保护关税政策使德国所有各种工业初次获得了重大发展,让德国在很短的时期内就赶上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尽管李斯特为德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是李斯特的一生却是由一系列的失败和困苦所组成的。

1819年,李斯特组织了旨在统一德国经济的全德工商联盟,然而却受到迫害,并被解除政府公职,又因为提出激进的民主改革主张被判处10个月监禁,李斯特潜逃到了法国和瑞士,两年后回国,随即被关押。

1825年李斯特一家到了美国。

他开始经营农场,还担任过报社编辑,并开办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煤矿。

1832年,李斯特回到欧洲参与一项铁路建设工程,然而,1837年,李斯特破产了,从此陷入生活困境中。

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这对于立主贸易保护主义的李斯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李斯特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中,身体健壮的他此时明显衰老了,他已经无法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挫折。

终于,1846年的一个雪夜,李斯特开枪自杀,结束了57岁的生命。

李斯特是对的吗?

讲到这里,我们似乎糊涂了,究竟是我们错了,还是经济学错了,竟然矛盾的两种思想都会被奉若圭臬。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我们要知道另一个区别,那就是经济学和政治的区别。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经济学家只是从经济本身来看问题,而政治家在制定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政治和社会等各种更为复杂的因素;经济学家的任务是认识世界,而政治家的任务是改造世界;因此,经济学家的建议是制定政策的依据之一,但不是唯一依据。

认识经济规律是科学,制定政策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研究经济学是经济学家的事,制定经济政策是政治家的事。

无论是贸易自由还是贸易保护,似乎都是出于国家利益而做出的选择,在不同的时间做出的选择也不相同,事实上,很多国家就是同时选择了贸易保护和贸易自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