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搜》 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1)

搜(第2版) 作者:(美)约翰·巴特尔


随着布林和佩奇更进一步地对搜索进行试验,BackRub以及它的具体实现―Google,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这些关注不仅来自斯坦福校园,还来自学术性网络研究这个自成一体的世界。乔恩.克莱因伯格也听说了佩奇和布林的工作。克莱因伯格当时在圣何塞市IBM的Almaden实验室做研究工作。恐怕除了PageRank之外,克莱因伯格的中心网页和权威网页网络评级系统这毫无疑问是引用第二频繁的论文,至少根据宾夕法尼亚州的信息提取专家李.盖尔斯(Lee Giles)的研究结论是这样的。根据其Citeseer服务的统计,截至2004年12月“权威来源”被引用了457次,仅次于布林和佩奇介绍Google的论文,他们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是499次。 就是最著名的网络评级方式了。

1997年夏天,克莱因伯格在斯坦福会见了佩奇,交换关于搜索的观点。当时克莱因伯格已经完成了他的开创性著作《权威性来源》论文的早期草稿,佩奇也让他看了Google的早期运行版本―这时的Google是在他和布林一起匆匆构建的还不完善的系统上工作的。克莱因伯格鼓励佩奇发表一篇关于PageRank的学术论文。

但是在他们的谈话过程中,佩奇告诉克莱因伯格他对于发表学术论文态度很谨慎。为什么?“他害怕有人窃取他的想法。”克莱因伯格告诉我。这是佩奇工作中的特斯拉式矛盾:一方面,佩奇尊敬也向往通过发表论文分享研究成果的学术传统;另一方面,他受公司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时采取的更加封闭的防御性姿态的影响更深。克莱因伯格对我说,“佩奇感觉PageRank是他手中掌握的神秘配方。这在当时看起来是很奇怪的。”

学术名声最后战胜了产权保护的冲动。在谈话的最后,两个人同意在彼此的论文中相互引用。1998年初,佩奇将他的第一份论文――对Pagerank算法的总体介绍提交给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的信息提取特别兴趣组(SIGIR)。但是,他的论文被拒绝了。一位评审该论文的同行的评审意见是:“我发现论文的整体结构缺乏连贯性……文章应该侧重于信息提取而不是网络分析。”尽管如此,佩奇还是坚持投稿,最后论文作为斯坦福大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的一部分而发表了。

此后不久,佩奇和布林联合发表了一篇关于Google的论文。这篇论文的题目是《大规模超文本网络搜索引擎剖析》,它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被引用最广泛的关于搜索的文献。考虑到后来Google的成功,可以说佩奇和布林一起烤制了他们的学术蛋糕,又分享了它。

 刚开始的时候,佩奇和布林并不确定他们是否想要经历创办和经营一家公司的苦役。佩奇在斯坦福的第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的朋友们都记得那时候佩奇把拿到博士学位当做是对父亲生日的献礼。布林因为成长于充满学术气息的环境,也不想中途辍学。布林去找自己的导师讨论过这个问题。导师说:“你看,如果Google这事弄成了,当然很好。要是不成,你还是可以回到学校完成你的论文。”忆及往事,布林小声地笑了起来: “于是我说:‘好的,为什么不呢?我要试一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