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圣杯(3)

应该读点经济学2:以经济学的观点看世界 作者:常青


古典学派的没落:

大萧条之前,关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可以看做是知识的大杂烩,这里有奇异的思想,富有洞见的观察,但更多的是混乱的表达。在凯恩斯之前,经济学家对大萧条的解答是:工会阻碍了价格信息的传达,影响了价格因素对市场的调节,因此如果政府解散工会,那么工资会下降,失业会消失,大萧条就会结束;显然,这样苍白的描述无力圆满地解释产出和就业的下降,更无法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萧条。

凯恩斯革命开始:

凯恩斯的中心观点是,市场经济不能平滑地自我调节,而投资者信心不足是造成大萧条爆发的主要因素;因而这样的经济萧条一旦出现,单靠市场的力量是不能迅速消除的,只有依靠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的调整,才能阻止经济衰退,保持经济稳定。

凯恩斯的这种观点逐渐被大家接受。在凯恩斯理论的指导下,美国渡过了大萧条的难关,他的思想也被公认为“凯恩斯革命”。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社会滞胀的到来,人们发现凯恩斯主义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货币主义兴起:

货币主义者将经济波动看做是货币供应发生变化的结果,基于此,他们认为只有稳定的货币供应才是宏观经济稳定的真正关键,而萧条的发生是人为制造的繁荣时期投资过度的必然结果。因此,货币主义者主张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因为以刺激总需求的方式干预只会使事态变得更加糟糕,只能在现在的萧条和政府不恰当的干预下未来更严重的萧条之间做出选择。

进一步,货币主义者认为,市场经济是自我调节的经济,如果不加干预,经济会自行恢复到充分就业的状态;相反,看似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只会造成更多的问题,因为治疗手段带来的问题会比疾病本身更可怕,凯恩斯的稳定经济政策正是经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于是,货币主义者提出了“反凯恩斯革命”,他们指责积极的政府政策本身就是滞胀的罪魁祸首,其中最着名的代表就是米尔顿?弗里德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