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没有方向盘的汽车(8)

应该读点经济学2:以经济学的观点看世界 作者:常青


似乎聪明的萨伊早就预见到了供给学派诞生的这一天,他甚至早就准备了这样一个例子:“1775年,杜尔格将巴黎鲜海鱼的营业税和进口税减低一半时,鲜海鱼的生产并没有减少,鲜海鱼的消费因此翻了一倍,而渔民和鱼贩的销售和利润必然也翻了一倍;无疑生产的增长会增加其他部门的税收收入……因此降低税率时,税收却有可能增加。”

罗纳德·里根,曾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的主要功绩有两项:第一个是发动“星球大战”计划拖垮苏联,第二个就是通过推行“里根经济学”,奠定美国经济复兴的基础。而里根经济学的核心就是通过减税和财政支出来降低通货膨胀。

有趣的是,里根因为其减税政策而闻名,但同时,减税政策也因为里根的失宠而昙花一现。因为减税政策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实行时必须审时度势,适应当时的具体条件,并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合,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事实上,里根上台后所奉行的是大规模扩张军事开支与大面积减税并举的政策,这使得他在第一个任期内创造了累计高达6 002亿美元的赤字,于是,里根总统不得不在第二个任期内通过庞大赤字来创造需求。

减税会经国家带来财政赤字,而政府扩大支出又会使效率下降,我们该怎样平衡呢?事实上,这对矛盾背后更深刻的争论是,让一个国家变得更为富有的究竟是供给,还是消费呢?供给学派的想法是通过减税来增加供给,以此刺激经济,而凯恩斯学派主张政府加大开支,以此刺激经济。在这个问题上,经济学家的回答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声音,并且这种争论将持续下去。

没有方向盘的汽车

我们的经济就像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汽车,在一条宽阔的、两边都有路沿的公路上前行,汽车可能会撞向一边的路沿。为了防止经济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在一条更平稳的路线上运行--社会必须给汽车装备一个方向盘。供给和需求就好像左右两个方向,经济这辆汽车必须保持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而政策制定者总是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反复调整,比方说在萧条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两个极端之间反复徘徊……

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起初采取过扩张性的政策来刺激经济,但是当通货膨胀出现的时候,他又不得不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卡特担心经济危机再一次爆发,1980年他又迅速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又一次使得通货膨胀再度飞升。短短两年中他先后三次改变这辆汽车的方向,难怪人们把当时美国的经济比喻成一个喝醉了酒的司机驾驶着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汽车。

我们来理清一下思路,经济生活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供给,另方一面是需求。总供给是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总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供给总量;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总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那么,国家经济究竟是如何平衡的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